曾公来几年,相见时亦稀。
今归云何许,问民民不知。
持以问庠序,庠序交赞之。
谓公待士礼,谓公爱民慈。
明明秉素质,可以民不欺。
曾公来几年,相见时亦稀。
今归云何许,问民民不知。
持以问庠序,庠序交赞之。
谓公待士礼,谓公爱民慈。
明明秉素质,可以民不欺。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庞嵩所作的《送曾簿三首(其一)》。诗中表达了对曾公的怀念和对其为官之道的赞扬。首句“曾公来几年,相见时亦稀”描绘了曾公在此地任职时间虽长,但因公务繁忙,与诗人见面的机会不多。接着,“今归云何许,问民民不知”表达了对曾公离去的惊讶,以及百姓对他的离去并不清楚,显示出曾公平时行事低调,深得民心。
“持以问庠序,庠序交赞之”通过询问学校的人,得知曾公在当地的教育和治理上得到了学府和民众的一致好评。他对待士人有礼,爱护百姓仁慈,这是“谓公待士礼,谓公爱民慈”的评价。最后两句“明明秉素质,可以民不欺”,高度赞扬曾公光明磊落的品质,认为他的正直无私使得百姓能够信任他,不会被欺骗。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日常细节和侧面烘托,展现了曾公作为地方官员的良好形象和深得人心的执政风格。
心篆初烧,丁帘初试,卷一灯、掩过山屏。
古锦囊空,玉琴膝上斜横。
碧梧桐院阑干曲,理冰丝、还自消停。
看青天、几片微云,几点疏星。
高山流水知何意,除广寒仙府,不许人听。
难道今宵,嫦娥还未妆成。
银河不动风如剪,渐瑶阶白露泠泠。
再沉吟,蛤粉墙西,一晕初生。
藕花飘紫水拖蓝,秋夜河灯净业庵。
此景却疑身是梦,与卿携手在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