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坐茅檐下,谁能宾主分。
高谈为底事,不可得而闻。
对坐茅檐下,谁能宾主分。
高谈为底事,不可得而闻。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雅致的画面,诗人与友人在茅檐之下对坐,环境幽静,心境平和。"对坐茅檐下",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便勾勒出一幅淡雅的生活场景,让人仿佛能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闲适与宁静。
"谁能宾主分",这句话充满了哲理意味,暗示了在这样的环境中,角色的区分变得模糊,宾主之间的界限似乎也变得不那么重要。或许,在这宁静的氛围中,每个人都能够放下身份的束缚,享受当下,与自然和谐共处。
"高谈为底事,不可得而闻",这里的"高谈"不仅指言辞的高妙,更可能暗含了深邃的思想交流。然而,这样的对话却难以被外界所听见,仿佛是心灵深处的共鸣,只有参与者能够感受到其间的美妙与深刻。这种意境,既表达了对高雅对话的向往,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洒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状态,以及在宁静中进行深刻思想交流的渴望。
昨日慈辇扶赏荷,今朝问安仙苑过。
退即书屋理庶政,密云忽隐西山螺。
殿廷教射有故事,昼长值此几暇多。
更番引见已颁敕,院外早则侍卫罗。
罢之翻廑劳来往,宁趁未雨观如何。
抨弦发羽不数队,须臾飞点倾滂沱。
塞山较猎忆往岁,习武那辞烝涉波。
中的有赐视各艺,湿衣之赉仍同科。
陡怀三军冒炎潦,不遑他矣攻蓬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