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人旅榇藏故乡,襁中孤儿佩铜章。
善事尊章不归宁,藁砧泉下无遗恨,棹楔门前有耿光。
良人旅榇藏故乡,襁中孤儿佩铜章。
善事尊章不归宁,藁砧泉下无遗恨,棹楔门前有耿光。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深具节孝的女性形象。"良人旅榇藏故乡",开篇即写出丈夫远行他乡,不幸去世,棺木被安葬在家乡的情景,显示出她的悲痛与坚韧。"襁中孤儿佩铜章",她怀抱幼子,尽管自己身处困境,仍不忘为孩子准备象征身份的铜章,体现出母亲的责任和对未来的期望。
"善事尊章不归宁",她专心致志地履行孝道,忽视个人的休息和归家探亲,表现出对家族荣誉的坚守。"藁砧泉下无遗恨",藁砧是古代女子对亡夫的称谓,这里表达她坚信自己对丈夫的忠诚和照顾已使他在地下没有遗憾。"棹楔门前有耿光",最后以门前的船楔(象征稳固)和明亮的光芒,比喻她的美德如同灯塔,照亮了家庭,赢得了世人的敬仰。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位在丧夫后依然坚强持家、尽忠尽孝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元代社会对节孝的重视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