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墟四望水粼粼,寂寞孤村绝四邻。
茅屋数椽无犬吠,独馀残月照归人。
芦墟四望水粼粼,寂寞孤村绝四邻。
茅屋数椽无犬吠,独馀残月照归人。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寂寥的乡村夜归图。首句“芦墟四望水粼粼”以“芦墟”点明地点,通过“水粼粼”三字,生动地展现了水面波光粼粼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寒意的氛围。接下来,“寂寞孤村绝四邻”一句,直接点出了村落的孤独与寂静,四邻的“绝”字,强化了这种孤独感,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了这一个村庄。
“茅屋数椽无犬吠”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与寂静的氛围。在古代,犬吠常被视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是温暖和活力的象征。如今,连最普通的犬吠声都消失了,可见环境之空旷,情感之落寞。最后,“独馀残月照归人”将画面推向高潮,一轮残月高悬,静静地照亮着夜归的人。这一句不仅描绘了月色下的归途景象,也暗含了诗人对归家之人的情感寄托,以及对孤独生活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构建了一个既美丽又略显凄凉的乡村夜晚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孤独生活的感慨。
朝下县壶顶,暮行寒峡中。
壶形犹迤逦,峡势已巃嵷。
岂假随刊力,当知造化功。
水声流太古,石色耸遥空。
重碧涵砂砾,深红缀藓丛。
暗崖回北雪,高岫阻南风。
山鬼宜幽僻,神鱼老混濛。
依稀闻唳鹤,仿佛见奔狨。
闻道瞿塘好,常思滟滪雄。
干戈妨历览,舟楫废疲癃。
此谷聊堪隐,前山幸可通。
杖藜五指外,借骑广阳东。
附葛缘明月,披烟坐晚枫。
回瞻长啸处,何异在崆峒。
有白者华,不污纤尘。咨尔士兮,宜修其身。
不修其身,乃贻羞于二人。有白者华,婉兹静好。
咨尔女兮,宜脩妇道。不脩妇道,乃贻羞于二老。
白华匪玉,涅而不缁。白华匪兰,芬乃胜之。
我撷白华,载咏载思。白华匪玉,质玉之令。
白华匪兰,臭兰之净。我撷白华,载思载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