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挂尘冠静拂衣,安贫知退似君稀。
门前便是东山路,谁肯功成名遂归。
高挂尘冠静拂衣,安贫知退似君稀。
门前便是东山路,谁肯功成名遂归。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宋祁创作的《和承旨学士喜资政侍郎休退五绝(其四)》。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朋友功成名遂后选择归隐的理解和赞美。
“高挂尘冠静拂衣”,这里的“尘冠”指的是官帽,意指脱下世俗的束缚。诗人以此形象展现出退隐生活的宁静与清洁。同时,“安贫知退似君稀”则表达了对朋友能够知足常乐、安于贫困并且懂得及时抽身的赞赏。
“门前便是东山路”,这一句直接指出了归隐的具体地点,即东山。在古代,东山往往象征着隐逸之地。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意境,也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朋友选择的生活。
“谁肯功成名遂归”,这句话则表达了一种对功成名就后不恋栈而愿意归隐田园的态度。这里,“谁肯”二字带有一定的感慨,暗示了在当时社会中,这样的选择并不多见,因此更显得珍贵和难能可贵。
总体来看,此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清新脱俗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朋友归隐生活的理解与赞赏,以及对于功成名遂后选择退隐这一理想状态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