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旷期陶谢,呼儿读晋书。
葛巾倾泛潋,蜡屐上嵚岖。
回向空门旧,揩磨意地初。
未堪朝市隐,且欲去衡庐。
懒旷期陶谢,呼儿读晋书。
葛巾倾泛潋,蜡屐上嵚岖。
回向空门旧,揩磨意地初。
未堪朝市隐,且欲去衡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题目为《次韵八弟西园课经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古代隐士陶渊明、谢灵运的敬仰。他让儿子诵读晋代典籍,自己则身着葛巾,悠然泛舟,踏蜡屐游历崎岖之地,仿佛与古人的心境相契合。诗人内心深处对尘世的纷扰有所厌倦,希望能回归清净的佛门或如谢灵运般寄情山水,暂时远离城市的喧嚣,前往衡庐这样的隐居之地。整首诗透露出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宁静生活的愿望。
木枯鸟不巢,泉涸鱼不游。
我非鱼鸟情,贫缚路阻脩。
高阳有令子,嗣世学已优。
前日来京城,问恤忍涕流。
今失王府荐,命奇言非雠。
家声喜未坠,辞我还海陬。
为酌一壶酒,叙怀心如抽。
子之伯父殁,遣奠固莫由。
岂欲寡恩义,力薄难置邮。
因寄缘睫泪,洒向君衣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