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说上人游庐山》
《说上人游庐山》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夙怀高世趣,固足林壑情。

欲游名山遍,遂为庐岳行。

又访远公迹,东林气象清。

瀑布秋影落,香炉晓烟生。

洗荡万古虑,薰蒸千载名。

我今滞孤宦,空羡瓶锡轻。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uōshàngrényóushān
sòng / méiyáochén

怀huáigāoshìlínqíng

yóumíngshānbiànsuìwèiyuèxíng

yòu访fǎngyuǎngōngdōnglínxiàngqīng

qiūyǐngluòxiāngxiǎoyānshēng

dàngwànxūnzhēngqiānzǎimíng

jīnzhìhuànkōngxiànpíngqīng

注释
夙怀:早年的抱负。
高世趣:高尚的志趣。
固足:自然足够。
林壑:山林。
情:情感。
名山遍:所有名山。
庐岳:庐山。
远公迹:远公的足迹。
东林气象:东林寺的景象。
香炉:香炉峰。
晓烟:清晨的烟雾。
洗荡:洗涤。
万古虑:万古的忧虑。
薰蒸:增添。
千载名:千年名胜。
滞:停留。
孤宦:孤独的官职。
瓶锡:僧侣的行囊。
翻译
我一直怀有高尚的志向,自然与山林的景色深有共鸣。
想要游历所有名山,于是开始了庐山之行。
接着探访了远公的足迹,东林寺的景象清新宜人。
秋天的瀑布倒映在山间,清晨的香炉峰上烟雾缭绕。
这些美景洗涤了我万古的忧虑,也增添了千年名胜的韵味。
如今我困于孤独的官职,只能空羡慕僧侣们的轻装简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说上人游庐山》,表达了作者对高雅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庐山美景的赞叹。首句“夙怀高世趣”表明诗人内心深处怀有超凡脱俗的情怀,对高尚的志趣有着深深的追求。接着,“固足林壑情”进一步强调了他对自然山水的热爱,认为这种生活足以满足他的情感寄托。

“欲游名山遍,遂为庐岳行”表达了诗人想要遍游名山的愿望,最终选择了庐山作为目的地,体现了他对庐山的特殊青睐。诗人接着提到“又访远公迹”,远公是东晋时期的高僧慧远,庐山东林寺是其修行之地,诗人追寻其足迹,感受到东林寺的清幽禅意。

“瀑布秋影落,香炉晓烟生”描绘了庐山的景色,尤其是瀑布在秋日阳光下显得更加壮观,而香炉峰在清晨的薄雾中若隐若现,增添了神秘与宁静的氛围。这两句诗以景寓情,展现了庐山的秀美与禅意。

“洗荡万古虑,薰蒸千载名”表达了诗人在此地游览时心灵得到了净化,历史的尘埃仿佛被洗涤,千年名胜的厚重历史气息也让他深深沉醉。然而,“我今滞孤宦,空羡瓶锡轻”则流露出诗人对自己当前仕途孤寂的感慨,羡慕那些能够自由自在、身负瓶锡(指僧侣)的僧人,表达了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庐山的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寄寓了诗人对高洁生活的理想追求和现实困境的对比,展现出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都桥道中二绝·其二

岁莫提兵出洞心,野人鸡犬静无音。

飘萧两鬓冲云湿,兴与樵夫论浅深。

(0)

拜少保于公遗像·其二

万古中原耻未删,徽钦怀悯不生还。

拊髀豪杰空叹息,无计登公晋宋间。

(0)

三洲岩寻濂溪先生题刻不获

洞里游人几度,纷纷石刻俱存。

夫子独寻未见,空归暮雨江村。

(0)

答毛云窗见寄

十年飘泊西南日,是处乾坤宅一区。

愚戆仅堪逃鬼责,疏狂敢道觊天扶。

强兵训练劳公力,逋寇嗷嘈避战图。

本恨长亭相见晚,孤云争奈隔浔浯。

(0)

和黄太守韵

独鹤孤琴喜再留,谷风千里不知秋。

诗关恋旧几章切,病在忧民何日瘳。

乐土可销鱼鸟恨,洪炉难铸古今愁。

胸中自有忘机术,不假园莺与海鸥。

(0)

再次顾贰守前韵·其五

景到红稀绿暗边,天涯游子故依然。

閒拈彩笔供吟弄,不愧青绫任独眠。

开口细谈齐物论,清心潜玩谷神篇。

鸣鸠乳燕郡斋午,一榻松阴正渴贤。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李耳 荀子 李斯 曾参 吕不韦 公羊高 谷梁赤 宁戚 孔子 墨子 江采萍 徐惠 李朝威 李延寿 房玄龄 吴理堂 邹弢 孙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