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三圣到德山即展坐具》
《三圣到德山即展坐具》全文
宋 / 释守卓   形式: 古风

呼为云,吸为雨,袭袭清风动寰宇。

笑哭不是等闲声,路见不平应有主。

要斩不平人,不与平人语。

而今何处见踪由,剔起眉毛看鹞子。

(0)
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深切关注与愤慨。首先,“呼为云,吸为雨,袭袭清风动寰宇”运用自然界的景象来象征社会风气的动荡,清风如同正义之气,能够触动整个世界,暗示着诗人对于社会变革的渴望。

“笑哭不是等闲声,路见不平应有主”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间正道的坚持,认为在面对不公正之事时,应当挺身而出,主持正义。这里的“笑哭”并非指真实的笑声或哭泣,而是比喻性的表达,意味着在面对不公时,人们应当展现出坚定的态度,无论是欢笑还是哭泣,都应是为正义发声的表现。

“要斩不平人,不与平人语”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决心。他主张直接面对并解决不公正的问题,而不是与那些维持现状、不愿改变的人进行对话,体现了其强烈的行动主义色彩。

最后,“而今何处见踪由,剔起眉毛看鹞子”则以一种略带讽刺的口吻,表达了对现实状况的无奈与质疑。诗人似乎在问,如今在何处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他以“剔起眉毛看鹞子”的形象,暗示自己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或令人困惑的情况,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现实的警觉与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于社会正义的追求与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洞察,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释守卓
朝代:宋

释守卓(一○六五~一一二四),俗姓庄,泉南(今福建泉州)人。弱冠游京师,肄业天清寺,试大经得度。游学至三衢,见南禅清雅禅师。舍去,抵姑苏定慧寺,从遵式禅师,通《华严》。时灵源清禅师住龙舒太平寺,道鸣四方,遂前往依从。清禅师迁住黄龙寺,守卓随侍十载。既而又至太平寺,佛鉴勤禅师请居第一座。后主舒州甘露寺,又迁庐州能仁资福寺,终住东京天宁万寿寺。称长灵守卓禅师,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清禅师法嗣。徽宗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卒,年五十九。有《长灵守卓禅师语录》。
猜你喜欢

有怀潘子真

冲和庵里潘居士,旅食京城久不还。

玉唾银钩长在眼,瑶林琪树未承颜。

大门曾是郑严辈,吾子却居夷惠间。

想见红尘车马底,梦魂随雁过西山。

(0)

曾内相以绝句诗还予诗卷和其韵五首·其三

紫微光燄垂星斗,内相词华丽蜀罗。

愿乞金丹换凡骨,坐令文物压元和。

(0)

观傅公济胡志衡楚越唱和集因成短句奉赠

清露凝百草,四海黄叶秋。

游子思故乡,中夜揽衣裘。

起坐不成寐,叹息衔百忧。

久客岂其愿,亦为甘旨谋。

平生少年日,睥睨气食牛。

秉志三皇前,展步狭九州。

乃今已半百,尚有饿冻愁。

生逢圣明代,不忍弃田畴。

折节众士底,足为妻嫂羞。

伯乐尚未遇,焉知非骅骝。

观其楚越集,迥觉出辈流。

有如阅武库,森然见戈矛。

近者咸兴作,无乃或暗投。

五车空拄腹,一饱岂易求。

不如临洮子,匹马万户侯。

遇合各有时,莫笑东家丘。

(0)

落花

岭南冬深花照灼,比至春初花已落。

乘閒携酒到西园,鸟散蜂归春寂寞。

江南此际春如何,红杏海棠开正多。

归期不及春风日,犹见池塘著绿荷。

(0)

哭狗狗

东门园上春风微,醇醇冢上花成围。

醇醇一去不复返,食一盂兮酒一卮。

悲莫悲乎今日,伤莫伤乎旧衣。

思其言而想其貌,吁嗟乎天殇吾儿。

(0)

寒食日雨中

漠漠行云晴复阴,野花垂湿晚沉沉。

游人莫怨天多雨,况在东皋春已深。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邹元标 释智愚 郑珍 释心月 尹廷高 叶春及 黄仲昭 曹溶 曹伯启 宋伯仁 冯山 李处权 赵长卿 释智圆 凌义渠 丘葵 奕绘 释慧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