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来久不上层台,窗有蛛丝径有苔。
为报园花莫惆怅,故教太守及春来。
病来久不上层台,窗有蛛丝径有苔。
为报园花莫惆怅,故教太守及春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因病久居家中,未能登上高台远眺的凄凉情景。窗棂上结满蛛丝,路径间长出青苔,显露出一派荒凉与孤寂的情状。这不仅是对个人处境的描述,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淡漠。但在最后,诗人却以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似乎要告诫自己或他人,不必为园中的花朵而感到惆怅,因为春天将至,一切都会重生。这里的“故教太守及春来”,既可能是对个人情感的慰藉,也可能是在提醒那些有权势的人,在自然轮回中,万物皆会更新。
诗中通过对比手法,把病中的自己与未来的春天进行了对照,表达了一种超越现实境遇、乐观期待的心态。同时,这也体现出古人对于生命循环的认知,以及面对困境时那种积极向上的哲学态度。
在艺术表现上,诗人运用了生动鲜活的意象,如“病来久不上层台”、“窗有蛛丝径有苔”等,将内心的情感与外部景物融合,使得整个画面生动而富有情感色彩。这种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情感的手法,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艺术技巧,能够让读者在阅读时产生强烈的共鸣。
一雨天气清,暑事亮未酷。
烦嚣念萧散,兹晨正休沐。
篮舆试经行,胜槩入遐瞩。
纡馀缘清溪,窈窕得幽谷。
一岩四壁净,千仞落飞瀑。
雷霆鞭蛰户,风雨撼林麓。
光寒白虹下,势剧天河覆。
缤纷曜冰雪,激射碎珠玉。
危亭著佳处,尽日看不足。
澒洞开心胸,眩晃新耳目。
龙脐更奇事,滴滴挂崖腹。
人言七年旱,不减此一掬。
天壤富瑰怪,名字有显伏。
冉溪逢子厚,酿泉须永叔。
摩挲苍苔碑,徒倚古寺竹。
微吟忽忘归,俗驾不可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