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路重阳日,横帆十八滩。
涛声摧壁立,山气助人寒。
过客迷花渚,归师束锦鞍。
书生今老矣,曾把宝刀看。
客路重阳日,横帆十八滩。
涛声摧壁立,山气助人寒。
过客迷花渚,归师束锦鞍。
书生今老矣,曾把宝刀看。
此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重阳佳节之际,乘船经过十八滩的壮丽景象与内心感受。首联“客路重阳日,横帆十八滩”,点明了时间与地点,重阳佳节,船只横渡险滩,既显出旅途的艰辛,也透露出一种不畏艰难的精神。颔联“涛声摧壁立,山气助人寒”,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展现了江面波涛汹涌,仿佛要将峭壁击碎,山间云雾缭绕,增添了一种寒意,营造出一幅气势磅礴的画面。
颈联“过客迷花渚,归师束锦鞍”,转而描写旅途中偶遇的景致与人物,过客在花丛中迷失方向,归来的士兵则整理好马鞍,准备继续前行。这一联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人物活动相结合,增添了诗作的生活气息和情感深度。
尾联“书生今老矣,曾把宝刀看”,诗人以自述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年岁已高,但曾经经历过许多壮阔之事,如观看宝刀般珍贵的经历。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感慨,也流露出一种历经风霜而不失豪情的气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壮美风光与人物情感,既有自然景观的壮丽描绘,也有对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郡绂虽重绾,斋铭祇自修。
阴功淮海积,遗爱浙江留。
世事桑田水,人生薤露秋。
盖棺奚复憾,箫鼓咽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