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轩治郡政成时,却值王孙庆玉墀。
无吏下乡民点塔,捐田入学士砻碑。
平反阴德堪娱母,清白家风更课儿。
见说元宵灯不放,为他百姓惜膏脂。
竹轩治郡政成时,却值王孙庆玉墀。
无吏下乡民点塔,捐田入学士砻碑。
平反阴德堪娱母,清白家风更课儿。
见说元宵灯不放,为他百姓惜膏脂。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清廉的官员在任期内,成功地实现了良好的治理成果,同时也获得了上级领导的认可和庆祝。诗中“竹轩”指的是官署的代称,而“王孙”则是对高贵身份者的尊称,表明这位官员不仅工作出色,而且还得到了上层的肯定。
“无吏下乡民点塔”一句,说明在这个官员的治理下,社会秩序井然,没有官吏骚扰百姓,而是百姓自发地聚集在塔旁,这可能是在进行某种庆祝或宗教活动。同时,“捐田入学士砻碑”则表明这位官员还关注教育事业,通过捐出土地的收入来支持学术研究和修建刻有学术成就的石碑。
“平反阴德堪娱母”一句,可能是在说这位官员不仅在公务上表现优秀,而且私下里也关心家庭,对待母亲十分孝顺。紧接着,“清白家风更课儿”则强调了这位官员保持着清廉的家风,并且教育子女要更加严格地遵循这种家风。
最后两句“见说元宵灯不放,为他百姓惜膏脂”表达的是,这位官员对民众的关怀之心,甚至在传统节日如元宵(即现在的春节)时也不忘记为民众节省蜡烛的燃烧,以此来保护他们的财产。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细腻的情景描写和深刻的道德评价,展现了一位理想官员的形象,他不仅在政治上有成就,而且在个人品行上也值得称赞。
南极星明,问笙歌弦管,今是何夕。
竹马儿童,尽道使君生日。又见蟠桃结实。
是谁向、珠宫偷得。
炉烟袅,惟愿年年,使君常驻熊轼。那知宦游似客。
任双旌五马,飘转南北。细柳甘棠,都是使君亲植。
见说吾皇仄席。恐非晚、归朝宣直。
功成了,却隐东山,算惟龟鹤相识。
慈乌反哺古所称,不闻乳狗能效颦。
鹿坡王氏世吉人,乞得乳狗于良邻。
良邻家贫并日食,狗母长饥骨柴立。
乳狗食竟掉尾归,呕食喂母使母肥。
朝餐归呕暮复续,兽类之中颍考叔。
纷纷养志多缺如,惭愧四足之韩卢。
碧云亭上碧云飞,竟日回环面翠微。
梅萼破香知腊尽,柳梢含绿认春归。
风前古涧琴三叠,雪后群峰玉一围。
遥想上人清太甚,水精宫里说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