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雁传芦图》
《雁传芦图》全文
明 / 林熙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芦花三月正成阴,鸿雁翩翩集禁林。

天上传书音是玉,云中系足报为金。

一枝独占抟风远,千仞横飞素影深。

莫道朝阳非凤侣,曲江塔上可追寻。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雁传芦图景。首句“芦花三月正成阴”,点明了时间与地点,三月正是芦花盛开之时,一片片芦花在春风中摇曳生姿,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生机勃勃的氛围。接着,“鸿雁翩翩集禁林”一句,以动态的画面展现了大雁聚集的情景,它们在禁林中飞翔,给画面增添了几分灵动与和谐。

“天上传书音是玉,云中系足报为金”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将大雁传递信息的场景比作天上传书和云中系足,形象地表达了大雁作为信使的角色,其声音如同玉石般清脆悦耳,脚上的标记则如同黄金般珍贵,突出了大雁传递信息的重要性和价值。

“一枝独占抟风远,千仞横飞素影深”描绘了大雁飞行的姿态,一只大雁独自展翅高飞,穿越广阔的空间,其身影在云层中显得格外深远,展现出大雁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最后,“莫道朝阳非凤侣,曲江塔上可追寻”两句,通过对比朝阳与大雁的关系,暗示了大雁虽非凤凰之伴侣,但其精神品质与凤凰相似,表达了对大雁高尚品格的赞美。同时,也引申出一种追求卓越、不畏艰难的精神,鼓励人们像大雁一样,即使面对困难也要勇往直前,追寻心中的理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雁传芦图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景象,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表达了对自由、勇敢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林熙春
朝代:明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宝陇村(今潮安庵埠)人。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家境中落,全凭嫂嫂抚养成人。但据志书所载,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不久即“以内艰归”。所谓“内艰”,即母丧(按,俗称父丧为外艰,母丧为内艰,统称丁忧,丁艰)。据此,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当然,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据称,林熙春为报答嫂恩,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抵今池塘尚在。
猜你喜欢

题故人溪亭

石泉清浸槛,终日远嚣纷。

境与禅心会,源从静处分。

乱峰寒蔽日,断壁昼生云。

向此长栖止,何人得似君。

(0)

遣兴

吾方慕孤贞,俗苦尚冯附。

一身天地间,瓠落如大瓠。

短寄无百年,倏忽已迟暮。

平生清净禅,犹嫌被诗污。

洗除岂诚难,心空灭万虑。

更当寻亮公,竟入西山去。

(0)

读郭文举传

众人务苟合,达士羞雷同。

不可相为谋,真成马牛风。

我爱郭文举,乾坤一冥鸿。

(0)

秋感

霜露变群物,游子难为情。

吾亲隔重泉,奈此风叶声。

(0)

秋月山中放歌

秋气清,秋叶鸣,四山风骨方峥嵘。

有时支颐静对,有时缓步游行。

朝昏之景无尽藏,一皆遗我无人争。

中林橡栗又可拾,老夫快活不可名。

乃作歌,歌此情,云中木客时来赓。

(0)

依韵酬葛秋岩陶体四首·其四

东原风正和,西山气尤爽。

坐我于其中,此心日以广。

腰间岂须重,眼下何必两。

颜原陋巷居,歌有金石响。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汪广洋 孟浩然 陶益 赵佶 王昌龄 张栻 郑刚中 陈谟 戴良 张羽 王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