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说杨枝倾上国,乐天题品付歌行。
但同学语雏莺小,未见回眸剪水明。
席舍主人能顾曲,晓来妆烛想销檠。
海棠何必寻龙井,愿听周诗赋鹿鸣。
竞说杨枝倾上国,乐天题品付歌行。
但同学语雏莺小,未见回眸剪水明。
席舍主人能顾曲,晓来妆烛想销檠。
海棠何必寻龙井,愿听周诗赋鹿鸣。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张嵲的作品,名为《周参谋以诗催再游末章戏赋二首(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在感慨地回应朋友周参谋的邀请,再次参与一次文人的游宴活动。
“竞说杨枝倾上国”,这里的“杨枝”可能指的是柳树的枝条,而“倾上国”则是形容美好的景色。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这次聚会地点的赞赏和期待。紧接着,“乐天题品付歌行”,“乐天”意味着欢乐的天气,"题品"可能指的是赋诗或唱歌,而“付歌行”则是把这种快乐的情绪传达给他人。
在第三、四句:“但同学语雏莺小,未见回眸剪水明。”这里,“同学语雏莺小”可能指的是年轻时的朋友或同窗之间的对话和诗歌创作都还不够成熟,而“未见回眸剪水明”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些尚未达到高水平的文学作品持有期待态度,希望能看到更为清晰明了的文学才华。
下面两句:“席舍主人能顾曲,晓来妆烛想销檠。”“席舍主人”指的是宴会的东道或是主持人,“能顾曲”意味着这位主人能够欣赏曲艺。而“晓来妆烛想销檠”,则是在描绘早晨的景象,可能暗示宴会持续到第二天凌晨。
最后两句:“海棠何必寻龙井,愿听周诗赋鹿鸣。”这里的“海棠”是一种花名,"寻龙井"则是古代传说中龙王居住的地方,常用来比喻美好的去处或理想之地。这两句表达了作者不必追求遥不可及的完美,而愿意倾听周参谋的诗歌,享受这次友聚的欢乐。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际交往的情感描述,展现了一种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学创作的期待。
泰山俨具瞻,匪直颂师尹。
一出秉铨衡,中外作标准。
朗月照浚谷,清泉流泯泯。
抗志圭组轻,萧然岩壑尽。
甥也馆于室,耳提谢不敏。
典谟日佩训,风雅时援引。
所至恒爱护,恐为友婿窘。
不减慈父恩,长恸德星陨。
月明飞下瑶天。喜圆晕、尚依然。
金粉南朝消欲尽,剩菱花、还伴婵娟。
春山索笑,秋波对语,心事先传。
看君王、比肩双坐,桂宫人影如仙。
画楼结绮靓妆妍。是灯前。是花前。
一梦繁华酣未醒,早琼魂、化了飞烟。
残脂艳井,清歌玉树,记否当年。
照佳人、玉容香颈,可曾还照旧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