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挲老面受春风,肯为吹将鬓雪融。
自合居乡充父老,尚堪开学教儿童。
官身历险元如梦,诗律从宽渐不工。
有菜可羹花可赏,未妨日日酒频中。
摩挲老面受春风,肯为吹将鬓雪融。
自合居乡充父老,尚堪开学教儿童。
官身历险元如梦,诗律从宽渐不工。
有菜可羹花可赏,未妨日日酒频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墨客的生活状态,展现了其淡泊明志、归隐田园的心境。诗中的“摩挲老面受春风”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中享受着春天的气息,而“肯为吹将鬓雪融”则透露了一种超脱世俗,随遇而安的情怀。
“自合居乡充父老,尚堪开学教儿童”显示出诗人虽身处田园,但依旧保持着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教育下一代的担当。他的生活虽然简单,却不失为民立命之志。
官场生涯历尽险境,如同梦幻般虚无,反映了诗人对于官场的看淡。而“诗律从宽渐不工”则表明诗人的创作态度逐渐放宽,不再拘泥于形式上的严苛要求。
最后,“有菜可羹花可赏,未妨日日酒频中”描绘了一种田园生活的悠闲自得,即使是平凡的蔬菜,也能成为美味;花开也是一番景致。诗人享受着每天的饮酒之乐,但这并不妨碍其日常生活。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与家庭、教育、创作和个人享乐等方面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一种超脱物欲、返璞归真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态度。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