斮老雄,雄势蹙。连寇师,树高纛。袭边城,施虿毒。
王赫斯怒誓加戮。百万貔貅若林矗。
行视嶕峣胜平陆。升城齐呼山岳覆。
飞矢贯臂拔其镞。雄斯穷,畀炎熇。朱鸟鸣,反舌缩。
反舌缩,四海服。
斮老雄,雄势蹙。连寇师,树高纛。袭边城,施虿毒。
王赫斯怒誓加戮。百万貔貅若林矗。
行视嶕峣胜平陆。升城齐呼山岳覆。
飞矢贯臂拔其镞。雄斯穷,畀炎熇。朱鸟鸣,反舌缩。
反舌缩,四海服。
这首诗描绘了宋朝将领李筠在昭义节度使任上,据守泽潞之地,不服从朝廷命令,最终被朝廷大军平定的过程。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激烈与残酷。
"斮老雄,雄势蹙",开篇即以“斮”字形容李筠的势力逐渐被削弱,暗示了他最终将面临失败的命运。“连寇师,树高纛”,描述了李筠联合敌军,树立起自己的旗帜,准备对抗朝廷的征讨。“袭边城,施虿毒”,说明李筠对边境城市发动突袭,并使用了残忍的手段。“王赫斯怒誓加戮”,展现了皇帝对李筠的愤怒,决定派遣大军进行征伐。“百万貔貅若林矗”,形象地描绘了朝廷大军的威武壮观,如同林立的猛兽。“行视嶕峣胜平陆”,表现了大军行进时的雄壮气势,越过高山,胜过平原。“升城齐呼山岳覆”,描绘了大军攻城时的震撼场面,士兵们齐声呼喊,仿佛山岳倒下。“飞矢贯臂拔其镞”,通过箭矢的描写,展现了战场上的激烈战斗。“雄斯穷,畀炎熇”,意味着李筠的势力终于被彻底摧毁,面对的是烈火般的惩罚。“朱鸟鸣,反舌缩”,用自然界的反应来象征局势的变化,朱鸟的鸣叫,反舌的缩回,预示着李筠的失败。“反舌缩,四海服”,最后点明了李筠的失败使得四方归服,整个天下都臣服于朝廷之下。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与朝廷力量的强大,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忠君爱国思想的推崇。
垂老他乡,妻子与偕,差共相依。
却回头故国,又逢寒食,关心先垄,谁拜深衣。
草色长湖,柳丝断岸,岁岁扁舟此日归。
欣重见,竞百钱挂杖,来欸荆扉。频年聚首诚稀。
每花月、怀君惄似饥。
喜今宵宴集,尽皆耆旧,中厨供给,竟有甘肥。
只恨当前,华筵易散,早已天端堕夕晖。
还相惜,惜明朝又别,怕见帆飞。
白眼看来,惟利与名,举世纷纷。
问谁能息意,都忘俗累,畴甘遁迹,不系尘氛。
物外陶情,閒中遣虑,眼底惟馀我与君。
时狂笑,笑人间富贵,邈若浮云。闭门花乌忻忻。
每姻好、过从不厌勤。
任君耽茗饮,长煎活火,臣拚鲸吸,自醉馀醺。
尚苦喧嚣,恋他城市,思买烟村傍水滨。
移家去,令子孙相约,共事耕耘。
庾信多哀,方赋伤心,君亦如吾。
虽东门不哭,君能自遣,西河堕泪,仆已全枯。
亭号千秋,地名嬴博,从古销魂有是夫。
黄台下,况瓜经再摘,臣独何辜。衰宗一线堪虞。
只鄙愿、还奢老不渝。
倘人矜邕后,匪惟弱女,天延赵祀,遂有遗孤。
不幸生如,景升儿子,鹿鹿凡毛竟可无。
君非比,料来春花发,骄我双珠。
炉火还床罅。苦今宵、无人送酒,凭谁饷鲊。
掌大雪飞风更恶,一片冷光相射。
人同客、海陵城下。
正倚穷途相慰藉,早明朝、分手心先怕。
忍见汝,江帆挂。银涛滚滚长东泻。
料经过、寄奴山下。山光如画。
而我何缘当岁暮,翻向他乡策马。
正故国、冰坚难打。
此去东亭知己少,更无人、念我如君者。
书频寄,鸿堪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