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遗黎祖国来,伤心会馆纪「全台」!
天公妒尔名无实,一炬三椽付劫灰!
故土遗黎祖国来,伤心会馆纪「全台」!
天公妒尔名无实,一炬三椽付劫灰!
这首诗是许南英在清末民初时期所作,名为《戊申入都门感兴(其四)》。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台湾被割让给日本的痛心之情,以及对当时国家命运的忧虑。
首句“故土遗黎祖国来”,描绘了台湾人民作为故土的子民,带着对祖国的深情厚意归来的情景。这里的“遗黎”指的是流离失所的人民,强调了台湾人民在历史变迁中的苦难与坚韧。
接着,“伤心会馆纪‘全台’!”一句,点明了诗人所感伤的对象是台湾,通过“会馆”这一传统聚落形式,反映了台湾人民在异乡的聚居生活和对家乡的怀念。这里的“全台”二字,既指台湾全岛,也暗含了对台湾完整性的渴望与失落。
“天公妒尔名无实,一炬三椽付劫灰!”则是对台湾被割让的强烈谴责。诗人认为,台湾虽然名义上属于中国,但实际上却被无情地剥夺,如同“天公”嫉妒一般,最终导致台湾的建筑、文化和生命在战火中化为灰烬。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天公”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句的感染力。
整首诗以强烈的感情色彩,表达了对台湾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国家统一的热切期盼,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情感。
峰迥留深隐,天清袭素袍。
栖身断人迹,游目送鸿毛。
树挂栖厓鸷,藤悬饮子猱。
龙眠石涧冷,虎撼树根牢。
木客吟时共,山樵弈处遭。
浮云过水尽,孤月挟霜高。
羽使来三岛,胎仙舞九皋。
左招玉斧饮,右揽赤松遨。
空色收寥廓,虚声起绎骚。
弹琴遗古散,载酒棹轻舠。
遂向图中见,谁能世外逃。
乘槎几月至,一泛九秋涛。
静中有真趣,非弦亦非琴。
耿耿方寸间,千年有遗音。
手植庭下兰,奇香惬幽寻。
独处谁晤语,有酒还自斟。
西山蕨薇多,长往夙所钦。
尘迹尚淹留,低回愧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