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何不住,空有远公名。
共说岑山路,今时不可行。
旧房松更老,新塔草初生。
经论传缁侣,文章遍墨卿。
禅林枝干折,法宇栋梁倾。
谁复修僧史,应知传已成。
一公何不住,空有远公名。
共说岑山路,今时不可行。
旧房松更老,新塔草初生。
经论传缁侣,文章遍墨卿。
禅林枝干折,法宇栋梁倾。
谁复修僧史,应知传已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严维的《哭灵一上人》,通过对比现实与往昔,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和历史变迁的感慨。全诗以深沉的情感抒写空有名声而不见实际居住的一位高僧,以及岑山路的凋敝、旧房新塔的沧桑,展现了时间流逝与物是人非的主题。
“一公何不住,空有远公名。” 这两句诗直接点出了诗人的哀叹,一位德高望重的僧侣(一公)却不知所踪,只留下了遥远的美好名字。这里,“一公”可能是对灵一上人尊称,而“空有远公名”则表明实际与传说之间的落差。
“共说岑山路,今时不可行。” 岑山路曾经是人们共同谈论的地方,但现在却因年久失修而无法通行。这两句诗描绘了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更替。
“旧房松更老,新塔草初生。” 旧日的居所上长满了年岁的松树,而新建的佛塔周围则是刚刚萌生的青草。这里通过对比新旧,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更新。
“经论传缁侣,文章遍墨卿。” 这两句诗表明僧侣们曾经研讨过佛教经典(经论),并且留下了一批才华横溢、笔墨犀利的著作(文章)。而“缁侣”一词则暗示了这些学者与宗教之间的深厚联系。
“禅林枝干折,法宇栋梁倾。” 禅修之地的树木枯萎,佛殿的结构也出现了倾斜。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界和建筑物的描写,反映出时间的摧毁力量。
“谁复修僧史,应知传已成。” 最后两句诗则表达了对于没有人再去整理、研究这些历史遗迹的哀愍。诗人认为这些历史已经定型,不必再有人去探求或修正。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于时间流逝所带来的物是人非的深刻感悟。
洪崖先生住何许,支离拥肿之为伍。
萧然行李偶出市,束书瓢剑略可数。
自谓生在三皇前,野鹿标枝何太古。
当时但以结绳治,书中正复作何语。
舆马络头亦复来,雪精胡为絷绁具。
只呼张老无不可,面谩三郎直戏侮。
承平无事相娱嬉,力追遐风来湛露。
一朝恍惚思草昧,此意似已厌繁膴。
千村万落荆杞生,宛是洪荒一风土。
袖中纸驴不吃草,拍手还向洪崖去。
南湖山人小戏剧,夜半钧天闻拊击。
音节疏宕凤起舞,至今笋簴遗枞业。
君来访古用此时,地老天荒何处觅。
矻矻渡尽涧与冈,确荦径微予趾棘。
重华忽已三千载,凤鸟一去无消息。
石兮石兮奈尔何,搔首湖漘徒伫立。
群仙拍手相劳苦,但知簸空吸寒碧。
殷勤问翁今何如,方瞳炯炯映丹颊。
颇记三生石上无,读书双趺雨苔涩。
归来举似翁一笑,飞鸿踏雪那可忆。
子其为我谢群仙,不妨天游复八极。
袖中行记真画图,留向人间作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