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既苦长,夏夜何悠悠。
岂伊时序乖,客子心多愁。
当窗明月光,恍若曙影流。
披衣出中庭,星悬屋角头。
言念高堂亲,深居在层楼。
忽望阴云生,思子尚北游。
夏日既苦长,夏夜何悠悠。
岂伊时序乖,客子心多愁。
当窗明月光,恍若曙影流。
披衣出中庭,星悬屋角头。
言念高堂亲,深居在层楼。
忽望阴云生,思子尚北游。
这首诗名为《思家》,是明代诗人秦延照所作。诗中描绘了夏日夜晚诗人对远方家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夏日既苦长,夏夜何悠悠”,开篇即点明夏日昼长夜短的特点,以“苦长”和“何悠悠”形容夏夜的漫长,营造出一种孤寂与等待的氛围。接着,“岂伊时序乖,客子心多愁”,诗人感叹季节的更替似乎与内心的情感不相匹配,客居他乡的游子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忧愁。
“当窗明月光,恍若曙影流”,诗人抬头望见窗外明亮的月光,仿佛晨曦的光影在流动,这一景象既美丽又令人感伤,月光下的静谧与内心的波澜形成鲜明对比。随后,“披衣出中庭,星悬屋角头”,诗人起身走出庭院,仰望星空,星辰闪烁,仿佛触手可及,但现实却是孤独一人。
“言念高堂亲,深居在层楼”,诗人思绪飘向远方,想起了家中年迈的父母,他们独自生活在高楼之上,心中充满了对家人的思念。最后,“忽望阴云生,思子尚北游”,诗人突然看到乌云密布,想到自己还在北方漂泊,未能回家陪伴亲人,心中更加愁绪难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以及身处异乡的孤独与无奈。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典型的思乡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