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七月秋风发,今年过闰犹炎热。
天外飞乌渴自归,阶前碧树阴初歇。
帘栊向晚月生光,步月林间倦思忘。
蛩吟古砌声如诉,露下高枝湿不妨。
月光露气催凉吹,转忆山中閒洞房。
常年七月秋风发,今年过闰犹炎热。
天外飞乌渴自归,阶前碧树阴初歇。
帘栊向晚月生光,步月林间倦思忘。
蛩吟古砌声如诉,露下高枝湿不妨。
月光露气催凉吹,转忆山中閒洞房。
这首《秋暑夜坐》描绘了明代诗人罗洪先在炎夏之秋,面对暑热未消的夜晚,所感受到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思绪。诗中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夏日余热与月夜清凉之间的鲜明对比。
首句“常年七月秋风发”,点出季节更迭的自然规律,通常在七月,秋风会带来凉爽的气息。然而,“今年过闰犹炎热”则指出今年的特殊性,闰月使得夏季的炎热持续到了秋季,营造了一种不寻常的氛围。
接着,“天外飞乌渴自归,阶前碧树阴初歇”两句,以乌鸦口渴归巢和碧树阴凉逐渐消失的形象,描绘了夏日傍晚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暑热并未完全消散。
“帘栊向晚月生光,步月林间倦思忘”描述了随着夜幕降临,月光透过窗帘洒入室内,诗人漫步于林间,月色让人心旷神怡,暂时忘记了白天的疲惫和烦忧。
“蛩吟古砌声如诉,露下高枝湿不妨”中,蟋蟀的鸣叫仿佛在诉说着什么,露水从高树枝头落下,虽湿但不妨碍夜间的宁静与凉意。
最后,“月光露气催凉吹,转忆山中閒洞房”表达了诗人对清凉之感的享受,以及对山中闲适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他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炎夏之秋的独特体验和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