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赤婴母·其二》
《赤婴母·其二》全文
明 / 邝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曾从文皇羽猎雄,凌歊袁谢擅江东。

花边解语驰清禁,檐外钩香纫绮丛。

乐府厌闻歌赤凤,衮衣何必尚华虫。

彩豪自映輶轩笔,尽载方言入汉宫。

(0)
鉴赏

这首诗《赤婴母(其二)》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邝露所作。诗中描绘了文皇的狩猎盛况与江东文士的才华横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宫廷内外的景象与氛围。

首联“曾从文皇羽猎雄,凌歊袁谢擅江东”,开篇即以“文皇”点出帝王之气,通过“羽猎”这一古代帝王狩猎活动的描述,展现了一幅壮观的狩猎场景。接着,“凌歊袁谢擅江东”则提到了历史上的文士凌歊、袁宏、谢灵运等人的才华,他们在江东地区独领风骚,暗示了文人墨客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颔联“花边解语驰清禁,檐外钩香纫绮丛”,进一步描绘了宫廷内外的景象。花边解语,可能是指花朵仿佛能理解言语,暗喻宫廷中的繁华与生机;“驰清禁”则可能指宫廷内官员的快速行动或宫廷生活的节奏感。“檐外钩香纫绮丛”,则是对宫廷外景致的描写,通过“钩香”和“绮丛”等词,营造出一种香气四溢、色彩斑斓的美丽画面。

颈联“乐府厌闻歌赤凤,衮衣何必尚华虫”,转而探讨音乐与服饰的主题。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此处可能借指宫廷音乐,表达了对传统音乐中某些元素的审美偏好,如“歌赤凤”可能象征着对某种特定音乐风格的欣赏。“衮衣”指的是帝王的礼服,此处通过“何必尚华虫”表达了一种对于华丽装饰的反思,暗示了对简约、自然美的追求。

尾联“彩豪自映輶轩笔,尽载方言入汉宫”,收束全诗,以“彩豪”形容笔的华美,暗示了诗人创作时的用心与才华。“輶轩笔”可能指轻便的笔,这里用来强调诗人的自由创作状态。“尽载方言入汉宫”,则表达了将各地方言融入诗歌创作中,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多元,同时也体现了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尊重与融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历史、文化、自然以及艺术的独特见解,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作者介绍

邝露
朝代:明

(1604—1650)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原名瑞露,字湛若。诸生。历游广西、江苏、浙江间,在桂遍历诸土司辖地,悉知其山川风土。唐王立于福州,官中书舍人。永历中,以荐入翰林。清兵破广州,抱古琴绝食死。工诗善书,有《赤雅》、《峤雅》等。
猜你喜欢

漫吟三首·其二

深树鹪鹩借一柯,波光摇碧共婆娑。

青山宜我看不厌,白发欺人生渐多。

窗掩馀寒便旭照,径栽新绿趁微哦。

田家风味儒家素,墙角烟条引薜萝。

(0)

游华封岩二首·其一

自笑颓龄六十三,揽衣登眺力犹堪。

旁穿石磴迂还利,高引藤萝步且谈。

千仞鸟飞横碧落,九霄人语隔尘凡。

兴酣斜日不知倦,更上岩端看极南。

(0)

和沈绣衣韵·其一

寒日登楼惨不欢,茫茫愁思入无端。

乐输颜巷能知少,声断虞琴欲续难。

山小夕阳当户过,天空秋色隔江看。

头颅半白成何事,满地丹枫岁又残。

(0)

舆议卷为桐城张大尹作

有客出自齐鲁区,铿金戛玉风骨殊。

分符桐邑几何许,坐令漓薄还醇醹。

嘘吸变化若有助,黄童白叟交欢呼。

共言使君仁,如决巨浸来五湖,使我污浊尽洗枯槁苏。

鸺鶅无声原壑静,村南村北不烦敲扑输官租。

欲凭秋水问颜色,寒光湛湛悬冰壶。

吁嗟,安得如公数百辈,分置列辟翊我烈祖万世丕丕图。

(0)

题耕织图

出耕任膂力,织纴付中闺。

尺布与粒米,皆自勤中来。

惰耕无赢粮,惰织无完衣。

芃芃南亩禾,望秋实已垂。

翘翘东陌桑,取为机上丝。

业成急官税,年年付空悲。

谁哉任良牧,无刈伤根葵。

(0)

喜雨劝农

雨来三日即为霖,稍慰三农望雨心。

十口犁锄须自及,几年丰歉不相寻。

门前旧井回甘冽,墙下柔桑转绿阴。

渐洗尘途归净域,莫思城市厌山林。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吾丘衍 陈陶 谢灵运 张养浩 曹唐 孙思邈 王贞仪 马戴 洪皓 刘敏中 吴筠 范当世 陈继昌 赵文 马廷鸾 金涓 陆机 傅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