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耕任膂力,织纴付中闺。
尺布与粒米,皆自勤中来。
惰耕无赢粮,惰织无完衣。
芃芃南亩禾,望秋实已垂。
翘翘东陌桑,取为机上丝。
业成急官税,年年付空悲。
谁哉任良牧,无刈伤根葵。
出耕任膂力,织纴付中闺。
尺布与粒米,皆自勤中来。
惰耕无赢粮,惰织无完衣。
芃芃南亩禾,望秋实已垂。
翘翘东陌桑,取为机上丝。
业成急官税,年年付空悲。
谁哉任良牧,无刈伤根葵。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社会中耕作与纺织的日常景象,展现了农夫与织女各自在田间地头和家中劳作的场景。诗中通过“出耕任膂力,织纴付中闺”两句,形象地描述了男耕女织的传统生活方式。接着,“尺布与粒米,皆自勤中来”强调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每一寸布、每一粒米都是辛勤劳动的结果。
“惰耕无赢粮,惰织无完衣”则警示了懒惰带来的后果,没有勤劳就没有足够的粮食和衣物。接下来,“芃芃南亩禾,望秋实已垂”描绘了丰收的景象,预示着辛勤耕作终将得到回报。而“翘翘东陌桑,取为机上丝”则展示了蚕桑产业与织造工艺的紧密联系。
最后,“业成急官税,年年付空悲”表达了农民们在完成一年的劳作后,却不得不缴纳沉重的赋税,生活艰辛,年复一年地感到无奈和悲哀。诗中的“谁哉任良牧,无刈伤根葵”则寄寓了对理想统治者的期盼,希望有一位仁慈的领导者能减轻农民的负担,避免伤害根基。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古代农民生活的艰辛与希望,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结构和农民地位的现实状况,同时也蕴含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拜将坛高卓义旗,五洲睽目属雄师。
当时力保危台意,只有军前壮士知。
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
啼鹃唤起东都梦,沉郁风云已五年。
凤凰台上望乡关,地老天荒故将閒。
自写鄂王词在壁,从头整顿旧河山。
谁能赤手斩长鲸,不愧英雄传里名。
撑起东南天半壁,人间还有郑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