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龄尚遐异,辟谷慕青鸾;
骨肉相惊涕,时复劝加餐。
因缘误烟火,尘鞅日以攒;
上书献天子,索米走长安。
羲和忽云匿,烽燧起楼兰;
万古有纲常,肯为废兴宽!
横戈希雪耻,屹柱誓回澜。
原鲜富贵气,终鲜妻孥欢;
萧然世外味,曾无九还丹?
仙灵重名教,忠义固其端;
所恶精已摇,何以生物翰!
神理或不灭,毋劳白玉棺!
弱龄尚遐异,辟谷慕青鸾;
骨肉相惊涕,时复劝加餐。
因缘误烟火,尘鞅日以攒;
上书献天子,索米走长安。
羲和忽云匿,烽燧起楼兰;
万古有纲常,肯为废兴宽!
横戈希雪耻,屹柱誓回澜。
原鲜富贵气,终鲜妻孥欢;
萧然世外味,曾无九还丹?
仙灵重名教,忠义固其端;
所恶精已摇,何以生物翰!
神理或不灭,毋劳白玉棺!
这首诗是明代抗清英雄张煌言的《述怀二首(其二)》,表达了他年轻时就追求超脱世俗,崇尚道家的隐逸生活,但后来因国家危难,他放弃个人的清修,投身于保家卫国的事业。诗中描述了他为了国家上书天子,甚至徒步去长安求粮的艰辛,以及在烽火连天之际,坚守忠诚,决心雪耻的决心。
他感叹自己失去了富贵安逸的生活,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减少,更向往超脱尘世的宁静。然而,他明白名教与忠义的重要性,即使面临精神性的动摇,也坚持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维护社会秩序。他坚信真理不灭,即使面临生死,也不愿躺在华丽的棺木中,而是期待能够以实际行动继续为国家效力。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个人的内心挣扎,又有对国家大义的坚守,展现了张煌言作为一位爱国志士的高尚情操。
东风吹动看梅期,箫鼓联船发恐迟。
斜日僧房怕归去,还携红袖绕南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