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牢飨杂县,不能餐一脔。
至味芳且腴,无乃非鸟养。
嗜浅才乃疏,厚殖意弥广。
为农卒吾岁,喜得从偃仰。
肉食乘华轩,真性多所枉。
太牢飨杂县,不能餐一脔。
至味芳且腴,无乃非鸟养。
嗜浅才乃疏,厚殖意弥广。
为农卒吾岁,喜得从偃仰。
肉食乘华轩,真性多所枉。
这首明代诗人王立道的《杂诗二首(其一)》描绘了一幅对比鲜明的生活图景。首句“太牢飨杂县”以丰盛的宴席比喻生活中的奢华,然而接下来的“不能餐一脔”则表达了对于这种奢华的疏离感,暗示了诗人的简朴本性。诗人认为,尽管美味佳肴诱人,但若非出自自然之馈赠,就失去了真正的滋味。
“至味芳且腴,无乃非鸟养”进一步强调了对自然和简单生活的向往,认为真正的美味并非来自过度的烹调或奢华的享受。接着,“嗜浅才乃疏,厚殖意弥广”揭示了诗人自省的态度,意识到自己的喜好浅薄,而对朴素生活的理解和追求却更为深厚。
最后两句“为农卒吾岁,喜得从偃仰”表达了诗人回归田园,过着简单农耕生活的满足与快乐,以及对都市繁华中人性扭曲的批判。“肉食乘华轩,真性多所枉”则直接批评了那些沉溺于权贵生活,违背本真的人。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自省,展现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