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览欣逢胜日闲,苍松九里费跻攀。
行过绿水尽头路,步入白云生处山。
猿鸟尚能知异境,仙凡原不隔重关。
几时拂袖逃尘网,野衲村樵共往还。
登览欣逢胜日闲,苍松九里费跻攀。
行过绿水尽头路,步入白云生处山。
猿鸟尚能知异境,仙凡原不隔重关。
几时拂袖逃尘网,野衲村樵共往还。
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登高望远、领略自然之美的喜悦。"登览欣逢胜日闲,苍松九里费跻攀"一句中,“登览”指的是攀登高处以便观赏四周景色,“欣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满足,而“胜日闲”则描绘出一个晴朗而悠闲的午后。"苍松九里费跻攀"形象生动,展示了诗人在高山峻岭间攀援古老苍凉的松树之景。
接着,“行过绿水尽头路,步入白云生处山”两句展现了诗人的行走过程。其中“绿水”指的是清澈见底的小溪或河流,而“白云”则是高山上的浮动之物。这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色彩和境界,传达出诗人由下到上、从实到虚的视角转换。
"猿鸟尚能知异境,仙凡原不隔重关"一句中,“猿鸟”指的是山中的灵兽与飞禽,它们似乎也能感受到这不同于常人的环境。而“仙凡原不隔重关”则表明在这自然界中,即使是神仙与凡人之间的界限也不再分明,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境界。
最后,“几时拂袖逃尘网,野衲村樵共往还”两句流露出诗人的隐逸之心。"几时拂袖"意味着诗人渴望摆脱尘世的羁绊,而“逃尘网”则是具体表达了这种愿望。“野衲村樵”指的是居住在山林中、过着质朴生活的人们,"共往还"则描写了一种与这些人共同来去、交织生活的和谐场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于超然物外、与大自然合一的深切追求。
天险既巳异,地产应亦殊。
胡桃及平波,朱碧明椒隅。
入夏而徂秋,叶翠尚不渝。
但少鸟与雀,而多嬴与驴。
易水非不迩,滦河不为迂。
但求一寸鳞,如海水猿狙。
遥想燕太子,食客焉得鱼。
以知荆高徒,日嚼羊与猪。
猛风增食肉,嗔愤易睢盱。
慷慨赴秦庭,不复顾其馀。
乃缘谋略短,岂真剑术疏。
舞阳一竖耳,何乃与之俱。
哀哉樊将军,空割一只颅。
国有千乘大,能用王可图。
乃恃五寸铁,为计亦何愚。
私心常恻恻,家人亦皇皇。
临晨惨将别,镫烛俨华妆。
斯须不可留,奄忽掩辉光。
余事勤槥椟,僮御尚匆忙。
独无可究理,起坐但彷徨。
午景照正中,始觉夏日长。
恍恍疑有凭,惊风自飘扬。
出入安所习,触目成悲伤。
洞房遽已静,素帷夕复张。
幼子初学语,呕哑在我旁。
抚此平生欢,弥用摧中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