庵居奚以适为名,痒处能爬是适情。
社后有谁留去燕,春来何处不迁莺。
物情雅与閒相会,酒兴酣时句自成。
要识适庵同一切,客来不用举深觥。
庵居奚以适为名,痒处能爬是适情。
社后有谁留去燕,春来何处不迁莺。
物情雅与閒相会,酒兴酣时句自成。
要识适庵同一切,客来不用举深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者在庵中生活的自在与随性。首联“庵居奚以适为名,痒处能爬是适情”点明了庵居生活的目的在于寻找内心的满足与舒适,无论是身体的痒处还是心灵的渴望,都能在这里得到满足和释放。颔联“社后有谁留去燕,春来何处不迁莺”通过燕子和黄莺的迁徙,象征着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轮回,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顺应与接受。
颈联“物情雅与閒相会,酒兴酣时句自成”则进一步展现了隐居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以及在闲适中创作的灵感涌现。尾联“要识适庵同一切,客来不用举深觥”则强调了这种生活方式的普遍性和包容性,即使有客人来访,也不需要过于隆重,体现了诗人对简单、自然生活的推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庵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平静、顺应自然、享受生活本质的美好愿景。
亭亭山上松,一一生朝阳。
森耸上参天,柯条百尺长。
漠漠尘中槐,两两夹康庄。
婆娑低覆地,枝干亦寻常。
八月白露降,槐叶次第黄。
岁暮满山雪,松色郁青苍。
彼如君子心,秉操贯冰霜。
此如小人面,变态随炎凉。
共知松胜槐,诚欲栽道傍。
粪土种瑶草,瑶草终不芳。
尚可以斧斤,伐之为栋梁。
杀身获其所,为君构明堂。
不然终天年,老死在南冈。
不愿亚枝叶,低随槐树行。
天高风袅袅,乡思绕关河。
寥落归山梦,殷勤采蕨歌。
病添心寂寞,愁人鬓蹉跎。
晚树蝉鸣少,秋阶日上多。
长闲羡云鹤,久别愧烟萝。
其奈丹墀上,君恩未报何。
叶覆冰池雪满山,日高慵起未开关。
寒来更亦无过醉,老后何由可得闲。
四海故交唯许汝,十年贫健是樊蛮。
相思莫忘樱桃会,一放狂歌一破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