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园开午宴,入夜坐星轩。
烟火观气机,有若天使然。
人乃夺天巧,天人无后先。
平空作雷电,花鸟争喧妍。
万有生于无,人事何足怜。
风波起平地,毁誉虚相传。
周孔大圣人,流言悄忧心。
哲人善自释,赖古多此贤。
万变如是观,而我无事焉。
名园开午宴,入夜坐星轩。
烟火观气机,有若天使然。
人乃夺天巧,天人无后先。
平空作雷电,花鸟争喧妍。
万有生于无,人事何足怜。
风波起平地,毁誉虚相传。
周孔大圣人,流言悄忧心。
哲人善自释,赖古多此贤。
万变如是观,而我无事焉。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湛若水创作,名为《饮冼少汾氏鹤园观烟火有感似同志》。全诗以观烟火为引子,抒发了对人生、自然与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首句“名园开午宴,入夜坐星轩”描绘了一幅华美的宴会场景,随后转入夜晚,坐在星光璀璨的轩中,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接着,“烟火观气机,有若天使然”通过烟火的景象,比喻天机的运作,仿佛天使般神秘而美丽。
“人乃夺天巧,天人无后先”表达了对人类创造力的赞叹,同时也反思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接下来的“平空作雷电,花鸟争喧妍”描绘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象,无论是雷电的震撼还是花鸟的生机勃勃,都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和谐。
“万有生于无,人事何足怜”则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了存在与虚无的关系,认为万物皆源于无形,人事的烦恼显得微不足道。接下来的“风波起平地,毁誉虚相传”揭示了社会现象中的不实与浮躁,风波可能在平静的表面下暗潮涌动,人们的评价往往缺乏实质依据。
“周孔大圣人,流言悄忧心”引用孔子和周公等圣人的例子,说明即使在古代,圣人也会因流言蜚语而忧虑。然而,“哲人善自释,赖古多此贤”指出哲人能够自我解脱,依赖于历史上的贤者给予的智慧和力量。
最后,“万变如是观,而我无事焉”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化的淡然态度,认为无论世界如何变迁,自己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观烟火这一日常景象,深入探讨了自然、社会、人性等多个层面的哲理,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洞察力和深邃的思想。
客愁都在斜阳外,凭阑桂香吹晚。
乱叶蝉哀,寒汀鹭泊,离绪并刀难翦。
牙屏半掩。
渐尘扑冰纨,浪收云簟。
露入征衣,满襟秋思付诗卷。
远思前度问酒,凤楼人共倚,归兴无限。
雁影亭皋,蛩声院落,双阙明河光转。
田园梦远。
叹篱菊初黄,涧莼堪荐。
拄笏西风,四山烟翠敛。
正槐龙欲老,影动朱门,薰风帘卷。
竹外人清,听秋声将转。
梦草池塘,种兰庭砌,爽气生葵扇。
香染黄扉,律调翠简,赏音清宴。
因念南阳,碧幢烟静,纶玉宣频,辔丝催遣。
带锡犀虹,宠下甘泉殿。
笑指蓬莱,画舸东去,向五云葱茜。
骑竹欢迎,贺家湖上,绿香红茜。
玉腕笼寒,翠阑凭晓,莺调新簧。
暗水穿苔,游丝度柳,人静芳昼长。
云南归雁,楼西飞燕,去来惯认炎凉。
王孙远,青青草色,几回望断柔肠。
蔷薇旧约,尊前一笑,等闲孤负年光。
斗草庭空,抛梭架冷,帘外风絮香。
伤春情绪,惜花时候,日斜尚未成妆。
闻嬉笑,谁家女伴,又还采桑。
开尽荼,正桑云麦浪,天气如秋。
南园露梢半坼,金粟丝头。
温香傍酒,尽多娇、不识春愁。
莺院悄,轻阴弄晚,何人堪伴清游。
偏爱紫蕤黄袅,想金壶胜赏,依旧扬州。
花前夜阑醉后,斜月当楼。
翻阶句好,记玄晖、此日风流。
双鬓改,一枝帽底,如今应为花羞。
春满芝田,正鹤飞空霭,龟引清涟。
祥云满谷缥缈,非雾非烟。
莺花燕柳,占年年、三月长安。
天气好,新声暖响,东风十二雕阑。
葱茜兽炉香袅,映金貂玉佩,绿鬓朱颜。
何妨买花载酒,日日湖边。
烟光万顷,凭清闲、才是神仙。
芳昼永,珠帘静卷,悠然相对南山。
残梦绕林塘。
诗添瘦、瘦不似东阳。
正流水荡红,暗通幽径,嫩篁翻翠,斜映回墙。
对握宝筝低度曲,销蜡靓新簧。
莺懒昼长,燕闲人倦,乍亲花簟,慵引壶觞。
帘栊深深地,歌尘静、芳草自碧空厢。
十二画桥,一堤烟树成行。
向杜鹃声里,绿杨庭院,共寻红豆,同结丁香。
春已无多,只愁风雨相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