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岩白石嵌,深泉适此止。
夜雨半山回,春风蛰龙起。
清明无遁形,溥博有馀美。
受浊不伤清,纳污非所耻。
趣操比幽人,泓澄如得己。
山林乃挺途,真复谁洗耳。
岩岩白石嵌,深泉适此止。
夜雨半山回,春风蛰龙起。
清明无遁形,溥博有馀美。
受浊不伤清,纳污非所耻。
趣操比幽人,泓澄如得己。
山林乃挺途,真复谁洗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同时也蕴含了深远的人生哲理。诗人以岩石、泉水为背景,勾勒出一个清幽脱俗的山林世界。
"岩岩白石嵌,深泉适此止。" 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种宁静而坚实的氛围,白色的岩石与深邃的泉水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时间仿佛凝滞的感觉。
"夜雨半山回,春风蛰龙起。" 夜晚的雨水让山色更加湿润,而春天的风吹拂间,仿佛有蛰龙在空中飞舞,展现了季节变换与生机勃发的情景。
"清明无遁形,溥博有馀美。" 这里诗人借自然之口,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清明是指水质的纯净,而无遁形则暗示了这种美好不为世人所见,是一种隐逸自得的状态。
"受浊不伤清,纳污非所耻。" 水能容纳泥沙而不失其清澈,这正如君子之道,能够包容万物而不失其本真,不以世俗的污秽为羞。
"趣操比幽人,泓澄如得己。" 诗人自比于山林之中,如同古代隐逸一般,将自己的清净心性与自然相融合,达到了心灵的自在洒脱。
"山林乃挺途,真复谁洗耳。" 最后两句诗人表明,山林之道是通向内心真实世界的路径,而非世俗所能理解或干扰,故而不需他人点拨和评说。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在的生活态度。
管城子无肉食相,孔方兄有绝交书。
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
校书著作频诏除,犹能上车问何如。
忽忆僧床同野饭,梦随秋雁到东湖。
虚斋临远水,吟钓度朝晡。
苇岸秋声合,莎亭鹤影孤。
片云藏叠巘,野烧起寒芜。
独步时吟望,离人隔五湖。
水浴清蟾,叶喧凉吹,巷陌马声初断。闲依露井,笑扑流萤,惹破画罗轻扇。人静夜久凭阑,愁不归眠,立残更箭。叹年华一瞬,人今千里,梦沉书远。
空见说、鬓怯琼梳,容销金镜,渐懒趁时匀染。梅风地溽,虹雨苔滋,一架舞红都变。谁信无聊为伊,才减江淹,情伤荀倩。但明河影下,还看稀星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