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护亲茔荐福殊,僧蓝营葺几年馀。
名因先帝鸿恩锡,牌得君谟大字书。
佛宇增辉良自尔,乡庐传美孰加予。
须知体法多奇处,深造钟王奥妙墟。
欲护亲茔荐福殊,僧蓝营葺几年馀。
名因先帝鸿恩锡,牌得君谟大字书。
佛宇增辉良自尔,乡庐传美孰加予。
须知体法多奇处,深造钟王奥妙墟。
这首诗是宋代韩琦所作的《次韵和崔公孺国博观君谟所书孝亲崇福院牌》。诗中表达了对先帝恩赐与君谟书法艺术的高度赞扬,同时也展现了对孝亲崇福院牌匾的敬仰之情。
首联“欲护亲茔荐福殊,僧蓝营葺几年馀”,诗人表达了保护亲人坟墓,为他们祈福的心愿,并提到僧侣们在多年后修复了寺庙。这里体现了对家族传统的尊重以及对佛教文化的认同。
颔联“名因先帝鸿恩锡,牌得君谟大字书”,点明了牌匾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得到了先帝的恩赐,而牌匾上的大字则是由著名书法家君谟所书。这不仅赞美了君谟的书法技艺,也突出了皇家的荣耀与恩典。
颈联“佛宇增辉良自尔,乡庐传美孰加予”,诗人认为寺庙因牌匾而更加光彩照人,而乡村的美名则需要更多人的传播。这里既有对佛教圣地的赞美,也有对乡村文化的关注。
尾联“须知体法多奇处,深造钟王奥妙墟”强调了书法艺术的奇妙之处,只有深入学习才能领略其中的精髓。钟王指的是东晋时期的两位著名书法家钟繇和王羲之,这里表达了对古代书法大师的敬仰与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也体现了对艺术美的追求与赞赏。
昔岁惊杨柳,高楼悲独守。
今年芳树枝,孤栖怨别离。
珠帘昼不捲,罗幔晓长垂。
苦调琴先觉,愁容镜独知。
频年雁度无消息,罢却鸳文何用织。
夜还罗帐空有情,春著裙腰自无力。
青轩桃李落纷纷,紫庭兰蕙日氛氲。
已能憔悴今如此,更复含情一待君。
山馆人已空,青萝换风雨。
自从永明世,月向龙宫吐。
凿井长幽泉,白云今如古。
应真坐松柏,锡杖挂窗户。
口云七十馀,能救诸有苦。
回指岩树花,如闻道场鼓。
金色身坏灭,真如性无主。
僚友同一心,清光遣谁取。
溪田借四邻,不省解忧身。
看日和仙药,书符救病人。
伴僧斋过夏,中酒卧经旬。
应得丹砂力,春来黑发新。
前年帝里探春时,寺寺名花我尽知。
今日长安已灰烬,忍随南国对芳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