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腰虽怯管城纤,绮语终输白战严。
若也浪题诗是锦,何殊误指雪为盐。
寒吹宿火燃衣带,静寄归心算屋檐。
劳动灞桥驴背客,批风抹月用毫尖。
牛腰虽怯管城纤,绮语终输白战严。
若也浪题诗是锦,何殊误指雪为盐。
寒吹宿火燃衣带,静寄归心算屋檐。
劳动灞桥驴背客,批风抹月用毫尖。
这首诗通过对比“绮语”与“白战”的优劣,以及对诗作真伪的辨识,展现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深刻见解。首句“牛腰虽怯管城纤,绮语终输白战严”以“牛腰”比喻文笔笨拙,“管城”则象征文才出众,暗示了“白战”(直抒胸臆的写作)比“绮语”(华丽辞藻堆砌)更为严谨和有力。接着,“若也浪题诗是锦,何殊误指雪为盐”两句,通过假设和类比,强调了诗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的重要性,指出错误的识别如同将雪误认为盐,比喻不准确的诗作如同华而不实的锦绣,同样缺乏价值。
后半部分“寒吹宿火燃衣带,静寄归心算屋檐”描绘了一幅冬夜中诗人静思的情景,通过“寒吹”、“宿火”、“衣带”、“归心”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内省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创作中情感与意境追求的执着。最后,“劳动灞桥驴背客,批风抹月用毫尖”两句,以“灞桥驴背客”这一典故,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运用细腻的笔触,捕捉自然之美,批驳俗套,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境界。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独到见解,也体现了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对自然、生活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