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观沈沈细雨中,出墙花木乱青红。
朱门不解藏春色,燕宿莺啼处处通。
楼观沈沈细雨中,出墙花木乱青红。
朱门不解藏春色,燕宿莺啼处处通。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雨中的楼台景象,以及园林中生机勃勃的自然风光。首句“楼观沈沈细雨中”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雨中楼台的朦胧之美,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出墙花木乱青红”一句,生动展现了春雨过后,墙内墙外花木繁茂、色彩斑斓的景象,青绿与嫣红交织,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朱门不解藏春色”一句,运用了反讽的手法,暗示那些富丽堂皇的府邸,尽管拥有豪华的物质条件,却无法真正领略或留住春天的美好,表达了对物质与精神追求之间落差的感慨。最后一句“燕宿莺啼处处通”,以燕子归巢、黄莺啼鸣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生机与和谐,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秩序与生命力的普遍性,无论身处何地,春天的美都能被感知和享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巧妙的对比手法,不仅展现了春日雨中美景,也蕴含了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元好问作为文人对自然与社会现象的独特洞察和情感表达。
竹心老人心爱竹,赤手栽成万竿玉。
古色猗猗映翠帘,金影疏疏坠秋屋。
满天明月子乔笙,半窗凉雨官奴烛。
老人积书如积金,竹边每置三千牍。
开门日日问平安,呼酒时时饮新绿。
倚醉长歌淇澳篇,驱愁不买玲珑曲。
大儿方辞吏部郎,小儿未食官家禄。
传家清事托吟编,阅世閒情付棋局。
媚人何物琉璃瓶,披襟晒我琅玕腹。
孤筇有客扣青扉,一笑下阶迎健足。
锦章烂出五色云,快目不辞三过读。
铁翁仙游艾翁老,惆怅何由继华躅。
我本山林厌尘俗,食笋也知胜食肉。
说尽眉山玉版禅,更待春雷动幽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