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吴亲寄瓷枕香垆颇佳以诗答之.瓷垆》
《吴亲寄瓷枕香垆颇佳以诗答之.瓷垆》全文
宋 / 李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华藏初游愿力坚,宝垆已现佛陀前。

神通何似维摩诘,熏习聊同白乐天。

沈水香焚烟缕细,卷云花透月轮圆。

愧烦远示将何用,聊伴虚堂晏坐禅。

(0)
鉴赏

此诗《吴亲寄瓷枕香垆颇佳以诗答之.瓷垆》由宋代诗人李纲所作,通过对吴亲所赠瓷枕香炉的描绘与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艺术之美的追求与禅意的领悟。

首句“华藏初游愿力坚”,开篇即以“华藏”象征佛教中的极乐世界,表达出诗人对美好境界的向往与坚定的信仰之力。接着“宝垆已现佛陀前”,进一步点明了香炉作为佛教仪式中重要物件的地位,预示着它将承载着神圣的使命与祝福。

“神通何似维摩诘,熏习聊同白乐天”两句,运用了佛教高僧维摩诘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典故,通过对比,既赞美了香炉的神圣与艺术价值,也暗示了诗人自身对佛法与文学的双重追求与理解。

“沈水香焚烟缕细,卷云花透月轮圆”描绘了香炉焚香时的景象,细腻的烟缕与月轮的映照,不仅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也寓意着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最后,“愧烦远示将何用,聊伴虚堂晏坐禅”表达了诗人对吴亲赠物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寻求内心平静与禅悟的愿望。整首诗在赞美艺术的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深刻探索与追求。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李纲对艺术与宗教的深厚情感,也体现了其对生活哲理的独到见解,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深意的作品。

作者介绍
李纲

李纲
朝代:宋   字:伯纪   号:梁溪先生   生辰:1083年-1140年2月5日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
猜你喜欢

偶闻有感

鲸豗海翻飞陆尘,铁房孤剑枯紫鳞。

挤排壮士仆不起,天公始自誇为神。

谁令夷路牙蘖横,不拔不锄安得平。

长星作彗倘可假,出手为扫中原清。

(0)

别黄端微

沧江无纤鳞,太岳无低岑。

凤凰遗其卵,意欲留清音。

昂昂卧虎儿,已有吞牛心。

吴山山虽高,满路红棘林。

不如早西来,草堂松竹深。

(0)

寄都下二三子失举二首·其二

太学齑盐共苦辛,寒窗笔砚日相亲。

梁王台畔一分袂,扬子江头三换春。

箧里黄金须买酒,鬓边白发解欺人。

穷通得丧谁能定,况是男儿有此身。

(0)

读白乐天集

北邙山下一孤坟,流落三千绮丽文。

后世声名高白日,当年荣利等浮云。

屏除忧愤归禅寂,消遣光阴在酒醺。

若使篇章深李杜,竹符还不到君分。

(0)

句·其九

一片冷截潭底月,六弯斜卷陇头云。

(0)

贺李宪校书生子

乃翁学海深无底,材如莫耶淬清水。

天教乞与玉麒麟,拍手欢呼为公喜。

雪峰千丈玉嶙峋,玻璃之江浸秋旻。

可怜秀气无著处,都为此子融精神。

昨夜使星光耿耿,旁边却有庚星影。

起来瑞霭迷绮筵,玉果犀钱试汤饼。

乃翁著书身为臞,私稿自有一石渠。

行看一日诵千纸,不必更读他人书。

乃翁勋名已如许,如何免得洪钧府。

请更撰成经国谱,付与郎君踵前武。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康有为 陈寅恪 李慈铭 顾贞观 司空图 唐庚 倪元璐 张问陶 郑清之 吴融 夏竦 徐夤 张说 梁寅 周文璞 张炎 贾岛 傅若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