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雪忽已收,朝雾未云敛。
策马遵遥堤,永定全势览。
下口欲其畅,浑流利泛滥。
前者叹行墙,一线奚归坎。
无已筹下策,让地稍避险。
中处徙流移,向南听洳渐。
今来阅尾闾,三岁惊荏苒。
舍陆命进舟,恬波春淰淰。
虽逊洪泽阔,微山已不减。
荡漾有馀地,巨浸乃澄澹。
慰兹忧即兹,积高车鉴俨。
补偏斯不无,永逸则岂敢。
夜雪忽已收,朝雾未云敛。
策马遵遥堤,永定全势览。
下口欲其畅,浑流利泛滥。
前者叹行墙,一线奚归坎。
无已筹下策,让地稍避险。
中处徙流移,向南听洳渐。
今来阅尾闾,三岁惊荏苒。
舍陆命进舟,恬波春淰淰。
虽逊洪泽阔,微山已不减。
荡漾有馀地,巨浸乃澄澹。
慰兹忧即兹,积高车鉴俨。
补偏斯不无,永逸则岂敢。
此诗描绘了诗人乘舟观览永定河下口的壮丽景象与深沉思考。首句“夜雪忽已收,朝雾未云敛”以晨起之景开篇,静谧而清新,引人入胜。接着,“策马遵遥堤,永定全势览”,诗人骑马沿长堤远眺,对永定河的全貌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下口欲其畅,浑流利泛滥”表达了诗人对河流畅通无阻的期待与赞美。“前者叹行墙,一线奚归坎”则通过对比,突出了河流的蜿蜒曲折与自然之美。“无已筹下策,让地稍避险”展现了诗人面对河流险境时的智慧与谨慎。
“中处徙流移,向南听洳渐”描绘了河流在中段的变化与流向,以及诗人对其动态的倾听与理解。“今来阅尾闾,三岁惊荏苒”则抒发了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河流历史变迁的敬畏。“舍陆命进舟,恬波春淰淰”体现了诗人从陆地到水上生活的转变,以及对春日水面平静的欣赏。
“虽逊洪泽阔,微山已不减”表达了诗人对永定河与更大水域相比虽有不足,但依然壮观的赞叹。“荡漾有馀地,巨浸乃澄澹”进一步描绘了河流广阔与宁静的景象。“慰兹忧即兹,积高车鉴俨”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安宁与对过往经历的回顾。“补偏斯不无,永逸则岂敢”最后点明了诗人对于完善自我与追求长久和平静的谦逊态度。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表达,是一首富有情感与意境的佳作。
放眼东南,苍茫万感,奔赴栏底。
斗大孤城,当年曾此,笳鼓屯千骑。
劫灰飞尽,怒潮如雪,犹卷三军痛泪。
满江头、陈云团黑,蛟龙敢啮残垒。
登临狂客,高歌散发,唤得英魂都起。
天意倘教,欲平此虏,肯令将军死。
只今回首,笙歌依旧,一片残山剩水。
伤心处、青天无语,夕阳千里。
天外飞来,莫须有、千秋恨事。
却不道、臣门如市,臣心如水。
贝锦谮人伤已甚,蛾眉众女翻成妒。
剧无情、铁锁自锒铛,囹圄苦。三光在,同昭顾。
人心在,非全死。有杜根义侠,李膺■赴。
终使覆盆能照日,不教冤狱嗟无雨。
叹世衰、犹及见斯人,为君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