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去桐庐学》
《去桐庐学》全文
宋 / 彭汝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中庸方自乐,外虑巧相侵。

兴废尽天意,行藏非我心。

泪因莺谷乱,愁为鹡原深。

日暮途方远,谁赓马上吟。

(0)
鉴赏

这首诗《去桐庐学》由宋代诗人彭汝砺所作,通过其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变故时的内心世界。

首句“中庸方自乐,外虑巧相侵”点明了诗人的内心状态与外界的冲突。中庸之道本是内心的平静与满足,然而外界的忧虑却巧妙地侵扰着这份宁静,形成了一种内在与外在的矛盾。这种矛盾感是许多人在面对生活压力时都会有的体验,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将这一普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接着,“兴废尽天意,行藏非我心”两句则体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深刻理解。他认为人生的起落兴衰都是天意的安排,并非个人所能控制或决定的。这种宿命论的思考,既是对现实无奈的接受,也是对自我超越的一种尝试。诗人似乎在告诉自己,无论遭遇何种境遇,都应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定,不被外界的波动所左右。

“泪因莺谷乱,愁为鹡原深”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体验。莺谷和鹡原在这里成为触发诗人情绪的象征,它们代表了自然界的美好与哀愁。诗人的眼泪和愁绪并非无缘无故,而是由自然界的景象触动了内心深处的情感。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复杂情感。

最后,“日暮途方远,谁赓马上吟”表达了诗人面对未来道路的迷茫与孤独。日暮象征着一天的结束,也暗示着人生的某个阶段即将过去,而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在这片未知的旅途中,诗人感到孤独,似乎在寻找能够与之共鸣的灵魂。这里的“马上吟”可能指的是即兴创作,或是对过往经历的回忆与反思,强调了诗人内心的探索与寻求理解的渴望。

综上所述,《去桐庐学》通过诗人的情感流露和哲理思考,展现了面对生活挑战时的复杂心理状态,以及对命运、自然和未来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考,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深思。

作者介绍

彭汝砺
朝代:宋

彭汝砺,字器资,祖籍江西袁州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滨田村)人,生于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卒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乙巳科状元。彭汝砺读书为文,志于大者;言行取舍,必合于义;与人交往,必尽试敬;而为文命词典雅,有古人之风范。著有《易义》、《诗义》、《鄱阳集》等。彭汝砺去世后被安葬在江西省鄱阳县双港镇,其后裔以鄱阳滨田,双港为中心,散居全国各省市等地。
猜你喜欢

今年直?秋收倍常凭舆有喜因示接驾众官

抚字心劳我尔同,西成欣阅异车攻。

应筹教化缘加富,莫弛忧勤恃屡丰。

路不拾遗非郅治,野多滞穗始淳风。

清时讵贵催科巧,休养还期尽乃衷。

(0)

瓶中桂

辞林带馀芬,篸瓶伴高咏。

恍疑金粟界,色香皆清净。

(0)

题庶子张鹏翀所进春林澹霭图即用其韵·其五

大地春光画早成,花花草草自舒荣。

品题却倩幽人笔,静对萧斋意转清。

(0)

古风·其一

建极抚五辰,执中御八埏。

望道而末由,朝夕增惕乾。

曩余佩古训,治理颇能言。

行之捍格多,乃悟实践难。

克已苟未至,其失已大焉。

如木斯有本,如水斯有源。

源本或有乖,设施亦徒然。

触日堪警心,小子其慎旃。

(0)

遐瞩楼·其二

溪田围绿野,乐事在桑麻。

一幅豳风景,凭高玩岁华。

(0)

秋日奉皇太后口外行围·其一

列塞腾千骑,三秋驾六飞。

校蒐遵祖制,问寝奉慈闱。

纚纚田车好,祁祁原兽肥。

金风如有意,爽气袭征衣。

(0)
诗词分类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诗人
陈如纶 康骈 隐峦 张君房 韦迢 令狐德棻 王炎午 白敏中 李燔 牛僧孺 许善心 崔玄亮 顾云鸿 赵匡胤 蔡温 于頔 李侗 鹿善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