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地无尘夜,焚香话所归。
树摇幽鸟梦,萤入定僧衣。
破月斜天半,高河下露微。
翻令嫌白日,动即与心违。
禅地无尘夜,焚香话所归。
树摇幽鸟梦,萤入定僧衣。
破月斜天半,高河下露微。
翻令嫌白日,动即与心违。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夜禅修的宁静图景,诗人通过对夜晚环境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平静的心境。
"禅地无尘夜,焚香话所归。" 这两句设置了整首诗的情景,禅地即僧人的修行之地,无尘暗示着远离尘世的清净状态,焚香则是佛教中常见的一种仪式,用以帮助静心和祈愿。
"树摇幽鸟梦,萤入定僧衣。" 这两句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禅者的沉浸状态。树摇动引发的只是幽深之鸟的梦境,而萤火虫则轻盈地飞入正在打坐冥想的僧人衣服中,显示出自然界与修行者之间和谐共存的氛围。
"破月斜天半,高河下露微。" 这两句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绘,强化了禅地之静谧。月光如破碎的玉盘斜照在半边天际,而远处的河流中露珠细小,却又透露出清晨即将到来的迹象。
"翻令嫌白日,动即与心违。"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排斥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白日即指凡尘的喧嚣世界,而任何一点点的动摇或干扰都会使得心灵背离那份所追寻的平静。
整首诗通过柔美、细腻的语言,展现了一个远离尘世、深夜禅修的和谐场景,以及诗人对内心宁静状态的向往与追求。
翠带随风飐,一色罗衣新染。
初秋相会胜寻常,绿槐铺影,共把金尊潋。
如今恰被春光占。转恨心情减。霏微阑外烟雨。
青条满缀猩红点。泽暗蕲州簟。筝箫一床尘掩。
佳人此别锁朱扉,东风侧侧,未露夭桃脸。
相思十倍閒愁酽。永把双眉敛。
心若共春花放,除非换做秋花艳。
借问西飞鹊。问金陵、凤凰台下,水流如昨。
虎踞龙蟠终形胜,微恨湖名燕雀。
是几辈、酣嬉色幕。
玉树歌残家山破,剩啼鹃、声里花开落。
风力紧,纸鸢薄。黄旗紫盖今萧索。
绕宫沟、青燐点点,暗萤低掠。
细雨骑驴诗人老,万里音书谁托。
料怨绝、山中猿鹤。
便与虫沙同化劫,也难偿、填海冤禽错。
鸿翼举,去寥廓。
早商山梦断,认鸾影,是耶非。
倩粉镜传愁,黄絁忏恨,换却宫衣。凄迷。
翠芜旧苑,问山名、鹦鹉几人知。
画里云鬟罢整,乍疑蜡炬迎归。仙扉。燕老又花飞。
深坐泪双垂。纵繁华阅尽,沧桑家国,总怨蛾眉。
芳期。暗怜逝水,甚香莲、还弄并头枝。
料得归魂夜半,横塘烟月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