籊竹裁竿拂帝青,山河影里夜亭亭。
坐乾草际沾衣露,掣得波间在罶星。
巨犗可应投贝阙,长丝便欲系天经。
清光照彻磻溪叟,方看霓裳舞广庭。
籊竹裁竿拂帝青,山河影里夜亭亭。
坐乾草际沾衣露,掣得波间在罶星。
巨犗可应投贝阙,长丝便欲系天经。
清光照彻磻溪叟,方看霓裳舞广庭。
这首元代诗人郑元祐的《钓月》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首句“籊竹裁竿拂帝青”以轻盈的籊竹和青色的天空为背景,展现出垂钓者手持竹竿,仿佛与天宇相接的场景。接下来的“山河影里夜亭亭”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山河倒映在水中,月光下亭亭玉立。
“坐乾草际沾衣露”描绘了诗人坐在干草之上,感受到露水打湿衣裳,这不仅写实,也寓含着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融入。诗人将钓钩比喻为“在罶星”,暗示鱼儿上钩时的微妙瞬间,如同银河中的星星落入鱼篓。
“巨犗可应投贝阙,长丝便欲系天经”运用了象征手法,将大鱼比作珍贵的贝阙,表达出钓者期待收获的心情,同时暗示了钓者的志向高远,希望有所作为。最后,“清光照彻磻溪叟,方看霓裳舞广庭”以磻溪老翁的形象收尾,他正欣赏着月光下的美景,仿佛能看到仙女们在广庭中翩翩起舞,增添了诗的意境和浪漫色彩。
整体来看,《钓月》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展现了诗人对月夜垂钓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沉思考。
霜华似酒。向枝枝点染,芳艳酣透。
冷到篱根,倦倚窗前,苔痕一径铺厚。
寒蛩懒作伤心语,便蝶影、飞来都瘦。
卷画帘、尽日西风,分付秋魂消受。
记得餐英小摘,那人共徒倚,香满罗袖。
好梦如烟,别梦如云,又到苦寒时候。
谢娘已嫁吴娘病,只院落、夕阳依旧。
算可怜、不独黄花,说与雁鸿知否。
高唐梦后朝云,留下楚台遗韵。
一曲琴心,容易翠翘偷近。
玉蝉金雀嬉游处,千古风流无尽。
赋闲情、况有巴笺十色,待题幽恨。
向回栏、更倚瓶沈信杳,且喜银床堪认。
照影婵娟,谁似扫眉人俊。
枇杷花落闲门闭,冶思空传兰讯。
锦江春、付与楼阴修竹,几堆香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