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多旧雨,无多新雨,各自灯寒酒醒。
月明何处弄瑶笙,怕冷了、西湖花影。
秋声碎梦,秋风催别,渐渐鬓丝凉警。
篷窗吟遍六朝山,只载得、闲愁一艇。
无多旧雨,无多新雨,各自灯寒酒醒。
月明何处弄瑶笙,怕冷了、西湖花影。
秋声碎梦,秋风催别,渐渐鬓丝凉警。
篷窗吟遍六朝山,只载得、闲愁一艇。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燮清所作的《鹊桥仙·其一》。诗人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送别友人张松溪子袁浦时的场景。"无多旧雨,无多新雨",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旧朋友和新朋友比作稀疏的雨水,暗示友情虽不多但珍贵。"各自灯寒酒醒",描绘了夜晚饮酒后的孤独与清醒,灯光微弱,酒醒后更显寂寞。
"月明何处弄瑶笙,怕冷了、西湖花影",通过想象友人在月光下吹奏瑶笙,表达了对友人离去后西湖美景无人欣赏的惋惜,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旅途的关怀。"秋声碎梦,秋风催别",借秋景渲染离别的氛围,秋风吹过,仿佛在催促着离别,使梦境破碎。
"渐渐鬓丝凉警",诗人感慨岁月无情,自己的鬓发渐白,感觉到时光流逝的凉意,也预示着友人的离别给自己带来的哀伤。最后,"篷窗吟遍六朝山,只载得、闲愁一艇",诗人想象友人乘舟远去,自己只能在篷窗中回味往昔,满载的是无尽的闲愁。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眷恋和离别的淡淡哀愁。
重门深深候人立,夜深掩面愁人识。
机心却笑痴门神,白昼弯弧不相射。
今年守著屠沽儿,去岁浪说王谢宅。
门衰门盛神不知,纸上功名殊费力。
我家破屋无何有,美士入门不见丑。
今年错把糊上门,邻里儿童尽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