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云澄夕霁,海月正东隅。
光落寒波碎,情同秋意孤。
关山何处调,楼榭往时娱。
自笑鬅鬙影,还来谒帝都。
流云澄夕霁,海月正东隅。
光落寒波碎,情同秋意孤。
关山何处调,楼榭往时娱。
自笑鬅鬙影,还来谒帝都。
这首明代诗人邱云霄的《月坐》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寂寥的秋夜画面。首句“流云澄夕霁”写出了傍晚时分,乌云散去,天空清澈如洗的景象。接着,“海月正东隅”点出一轮皓月升起在东方天际,为夜晚增添了明亮的色彩。
“光落寒波碎”描绘了月光照耀在寒冷的水面上,波光粼粼,仿佛将月色打碎成无数细小的光芒,营造出一种冷寂的氛围。诗人的情感与这秋夜的景色相呼应,“情同秋意孤”,表达了孤独和淡淡的哀愁。
“关山何处调”暗示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和对家乡的牵挂,而“楼榭往时娱”则回忆起过去在楼阁中赏月的欢乐时光。最后,“自笑鬅鬙影”以自我嘲笑的姿态,表达了诗人面对孤寂时的自我解嘲,以及对繁华京都的向往,“还来谒帝都”,表明他决定再次前往京城,寻求新的机遇或慰藉。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月夜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和人生追求,语言简洁,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