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胜何曾重。有髻方为凤。
身是丁娘,心如閒客,那堪雕笼。
喜长来、玉镜小台边,与钗头同梦。花朵开黄茸。
人作芙蓉弄。两两穿枝,三三食蕊,何曾惊恐。
想纤纤、飞燕掌中轻,得似他翾动。
戴胜何曾重。有髻方为凤。
身是丁娘,心如閒客,那堪雕笼。
喜长来、玉镜小台边,与钗头同梦。花朵开黄茸。
人作芙蓉弄。两两穿枝,三三食蕊,何曾惊恐。
想纤纤、飞燕掌中轻,得似他翾动。
这首《红娘子·丁髻娘》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名为“丁髻娘”的女子形象,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展现了其独特的个性与情感世界。
诗中以“戴胜何曾重”开篇,将“戴胜”这一鸟名与女子的发饰相联系,暗示了女子的轻盈与高雅。接着,“有髻方为凤”一句,进一步强调了女子的美丽与非凡气质,如同凤凰一般,不仅外表出众,更有着内在的高贵品质。
“身是丁娘,心如闲客”,这两句巧妙地将女子的身体与心灵进行了对比,一方面她拥有着丁髻娘的身姿,另一方面却像闲适的客人一样,内心宁静淡泊,不为外界所扰。这种内外兼修的形象,使得人物更加立体生动。
“那堪雕笼”一句,借用了“雕笼”这一意象,表达了女子对自由的渴望与向往,即使身处束缚之中,也难以抑制内心的自由之魂。
接下来的几句“喜长来、玉镜小台边,与钗头同梦。花朵开黄茸。人作芙蓉弄。两两穿枝,三三食蕊,何曾惊恐。”描绘了女子在自然中的自在生活状态,无论是与玉镜相伴,还是与花蕊共舞,都展现了她与世无争、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
最后,“想纤纤、飞燕掌中轻,得似他翾动。”以飞燕轻盈的动作作为比喻,赞美了女子如同飞燕般轻盈灵动的身姿,以及她内心的自由与活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丁髻娘”这一形象的塑造,展现了其独特的个性魅力与精神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