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读山海经·其十一》
《和读山海经·其十一》全文
明 / 黄淳耀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仙释本一机,如月在摽指。

因烦而领无,此事出生死。

内欲存中黄,外不遗践履。

三官倘钩考,虚皇信可恃。

(0)
鉴赏

这首诗以道家思想为底蕴,探讨了超脱生死、内在与外在的平衡以及对神仙境界的追求。诗人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将抽象的哲学理念具象化。

“仙释本一机,如月在摽指。” 开篇即以仙人与释家的智慧比作明月,比喻他们洞察宇宙真理的能力如同月光照亮夜空,清晰而永恒。这一句暗示了高深的智慧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因烦而领无,此事出生死。” 这句话表达了通过内心的平静与清明,可以超越世俗的烦恼与生死的束缚,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解脱。这里的“领无”意味着领悟到无形的真理,从而超越有形的世界。

“内欲存中黄,外不遗践履。” “中黄”在这里可能象征着内在的真我或宇宙的中心,诗人强调了内在修养的重要性,同时又强调了外在行为的道德规范,认为真正的修行不仅在于内心的修炼,也体现在日常生活的言行举止上。

“三官倘钩考,虚皇信可恃。” “三官”指的是天官、地官、水官,是道教信仰中的三位神祇,负责人间的善恶记录。“虚皇”则是道教中的最高神灵之一,代表宇宙的至高存在。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公正的宇宙法则的信任,即使在死后,自己的善行恶行也会被公正记录,因此在生时应秉持正直,相信最终会有公正的审判。

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强调了内在修养、道德实践以及对宇宙真理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作品。

作者介绍
黄淳耀

黄淳耀
朝代:明

黄淳耀(1605~1645)明末进士、抗清英雄。初名金耀,字蕴生,一字松厓,号陶庵,又号水镜居士,汉族,南直隶苏州府嘉定(今属上海)人。曾组“直言社”,崇祯十六年成进士,归益研经籍。弘光元年,嘉定人抗清起义,与侯峒曾被推为首领。城破后,与弟黄渊耀自缢于馆舍。能诗文,有《陶庵集》。
猜你喜欢

望日谒文山先生祠,时于中丞方议重修,用杜诗蜀相原韵

信国孤忠汗简寻,荒祠凭吊剧萧森。

旌旗曾仕吴疆色,丝竹空埋鲁壁音。

斜谷出师原比烈,睢阳仗节本同心。

榱崩栋折劳兴复,瞻拜遗容一振襟。

(0)

送屺公周邑侯南归

君从西郊来,旌旆光如电。

父老遮道左,争欲识君面。

君从西郊归,雪压荒丘树。

独有春风发,送君千里路。

(0)

答人述先君旧事

莫道吴兴事,酸风刺骨寒。

相知皆死别,无处问平安。

故鬼千家哭,孤城百战难。

当时衣上血,今日与谁看?

(0)

劝酒歌赠乔边偕

蜡梅开花酝香发,亲戚携觯造门闼。

造门闼,来劝翁,念翁遁迹楚云东。

皂帽布裙临大海,芦花蒲叶多清风。

清风萧萧,尘起奈何?

未若蚁浮鹦鹉螺,由来酒乡可避世,请翁听我《劝酒歌》。

烛花漾漾酒满瓢,雪飞入檐见酒消。

瓢与杓,引翁尝,念翁辛苦容貌苍。

汾河恒岳家乡远,吴树淮堤歌思长。

长歌复短歌,古调清泠泠,不如浊醪注瓦瓶。

由来醒者多智虑,劝翁一醉安性灵。

桑田变易城市改,翁家书卷年年在。

东壁卷,西壁书,中间惟应置酒壶。

莱衣芰裳膝前侍,伟节慈明天下无。

门户须开,明月欲来,瓮中又漉新熟醅。

有书有子愿已足,翁不痛饮胡为哉!

(0)

秦中凯歌六首·其六

三月军锋次渭桥,旋看饮至紫宸朝。

空言韩范威名大,五路何曾制曩霄。

(0)

梦江南

西湖好,绝爱水心亭。

苔瓦被风敧险路,竹棂蚀雨映疏星。人迹几时经。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温庭筠 毛奇龄 汪广洋 孟浩然 陶益 赵佶 王昌龄 张栻 郑刚中 陈谟 戴良 张羽 王建 蔡襄 唐顺之 刘鹗 陈傅良 杜荀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