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守终南为客主,出入厌倦马与车。
与山朝夕欲还往,作楼近在室一隅。
主人去久山寂寞,正值青帝催焦枯。
我拘簿书甚杻械,摆脱步上提酒壶。
郊原犹未见春色,似据水墨长安图。
也知好景天更惜,高峰常是云模糊。
安得风伯持大彗,扫洒百里如屏铺。
显昧万状古诗国,收拾可秃千毫书。
我来愿作风雅户,醉倒坐待明月扶。
去家若有岩下梦,免复夜夜寻归途。
太守终南为客主,出入厌倦马与车。
与山朝夕欲还往,作楼近在室一隅。
主人去久山寂寞,正值青帝催焦枯。
我拘簿书甚杻械,摆脱步上提酒壶。
郊原犹未见春色,似据水墨长安图。
也知好景天更惜,高峰常是云模糊。
安得风伯持大彗,扫洒百里如屏铺。
显昧万状古诗国,收拾可秃千毫书。
我来愿作风雅户,醉倒坐待明月扶。
去家若有岩下梦,免复夜夜寻归途。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黄庶登上见山楼的所见所感。首句“太守终南为客主”点出诗人作为地方官员,虽然身居高位,却对官场生活感到厌倦,向往自然。他渴望能常常与山亲近,因此在楼中建了一座靠近居室的小楼,以便随时能往返于山间。
“主人去久山寂寞”表达了山的孤独,而春天尚未到来,万物显得焦枯,诗人感叹自己被文书束缚,犹如囚徒。“拘簿书甚杻械”形象地写出他对繁琐公务的厌倦。然而,他决定暂时放下俗务,提壶登楼,欣赏郊原的景色,希望能从黑白的水墨画般的风景中找到一丝春天的气息。
“高峰常是云模糊”暗示了山的高远和天气的多变,诗人期待着能有风伯的力量,驱散云雾,让美景清晰可见。他想象着将这万千景象收入诗篇,用笔墨记录下来。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在醉意中度过美好时光,如同风雅之人,让明月陪伴,不必再忧虑夜晚归途。他甚至期待在梦中回归山岩下的家园,不再频繁寻找归路,流露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登楼为线索,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心境,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艺术创作的热情。
浩然亦高人,神思乃清朗。
读书陋拘牵,制行喜疏旷。
赋诗妙天趣,力索不可彷。
冲融大雅音,金石振遗响。
禁中遇天子,召对心所向。
终焉意不合,归哉南山放。
唐诗盛千古,公也李杜行。
布衣一时穷,高誉后人仰。
我来经故里,慨矣劳缅想。
鹿门当时月,依依汉江上。
庞公大隐流,世利迥莫干。
身如野鹤矫,心与浮云閒。
刺史不能致,候谒陇亩间。
夫耕妻出馌,相对尝怡颜。
富贵得几何,忧患来无端。
善哉至人训,遗子独以安。
鹿门何高高,遂志终盘桓。
避世深复深,采药遂不还。
惟有遗迹存,高风照人寰。
漆园有傲吏,放言恣汪洋。
八荒为庭隅,天地为盖藏。
大小等鹏鴳,修短齐彭殇。
虽非中庸道,理亦各有当。
鸱鸮矜腐鼠,木灾怨青黄。
彼其视万钟,何啻一秕糠。
英英威凤骞,矫矫神龙骧。
其人如可作,吾当为褰裳。
送君秋色里,歌我春云篇。
春云亦何为,变化玄黄间。
昔君署秋曹,商律行秋权。
秋云自萧森,摘伏摧神奸。
今君被宠命,名藩职旬宣。
春云乃油油,着物尽成妍。
为霖泽枯株,焦槁多生颜。
悠扬本无心,舒卷道自全。
从龙会非遥,覆冒连八埏。
轮囷复氤氲,作瑞歌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