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公大隐流,世利迥莫干。
身如野鹤矫,心与浮云閒。
刺史不能致,候谒陇亩间。
夫耕妻出馌,相对尝怡颜。
富贵得几何,忧患来无端。
善哉至人训,遗子独以安。
鹿门何高高,遂志终盘桓。
避世深复深,采药遂不还。
惟有遗迹存,高风照人寰。
庞公大隐流,世利迥莫干。
身如野鹤矫,心与浮云閒。
刺史不能致,候谒陇亩间。
夫耕妻出馌,相对尝怡颜。
富贵得几何,忧患来无端。
善哉至人训,遗子独以安。
鹿门何高高,遂志终盘桓。
避世深复深,采药遂不还。
惟有遗迹存,高风照人寰。
这首诗描绘了庞德公这位大隐士的生活与心境,以及他远离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高尚情操。诗人通过对比庞德公与世俗的疏离,展现了庞德公超脱尘世、心如浮云的境界。诗中提到庞德公虽被刺史邀请,但他选择留在田间,与妻子共享田园之乐,体现了他对物质财富的淡泊和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身如野鹤矫,心与浮云閒”这两句生动地刻画了庞德公的外在形象与内在精神状态,如同自由翱翔的野鹤,心如飘逸的白云,不受任何束缚。这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正是庞德公作为大隐士的象征。
诗中还提到了庞德公的避世生活,他深居简出,与世隔绝,专心于山林间的采药活动,最终未能归返人间。这不仅表现了庞德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暗示了他可能已经达到了某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最后,诗人感慨庞德公留下的不仅是物质上的遗迹,更是高尚的道德风尚,照亮了后人的道路。鹿门山的高峻,象征着庞德公志向的深远,他在这里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终日盘桓,不愿离去。
整首诗通过对庞德公生平的追忆,表达了对这位大隐士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