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啭,帘卷,春睡短。宿酲销。愁日暮,虚度,可怜宵。
银漏,隔花遥,迢迢。篆炉心字焦,卸兰翘。
莺啭,帘卷,春睡短。宿酲销。愁日暮,虚度,可怜宵。
银漏,隔花遥,迢迢。篆炉心字焦,卸兰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午后的慵懒画面,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细腻的情感。诗人通过莺鸟的啼鸣、轻卷的帘幕、短暂的春梦、未尽的酒意、渐近的日暮、孤独的夜晚以及遥远的钟声,构建了一个充满寂寞与思念的世界。
“莺啭”开篇,以莺鸟的啼鸣引入,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活力,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微妙情感波动。“帘卷”则进一步渲染了室内的氛围,轻柔的动作仿佛在诉说着主人公内心的宁静与淡然。“春睡短”三字简洁而富有意境,不仅描绘了短暂的梦境,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宿酲销”一句,写出了酒后微醺的状态逐渐消散的过程,或许是对过去欢乐时光的回味,亦或是对现实无奈的自我安慰。“愁日暮”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忧虑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虚度”则流露出对当下生活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可怜宵”一句,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孤独夜晚的深切同情和对陪伴的渴望。
“银漏”、“隔花遥”、“迢迢”等词,分别描绘了时间的流逝、空间的距离以及情感的遥远,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略带忧伤的氛围。“篆炉心字焦,卸兰翘”则是对室内环境的细致描写,通过香炉中香料的燃尽和兰花的凋谢,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和情感的终结。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主人公在春日午后所感受到的复杂情绪,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内心深处情感的深刻探索。
元冥一出百卉摧,冻天裂地施寒威。
西湖老树含春姿,鲜葩皎月争光辉。
清香暗从风外来,怯寒蜂蝶空疑猜。
结实垂金饱霖雨,调羹止渴非凡材。
孤山仙子诗兴浓,厌看桃李娇春风。
冲寒折雪揽芳洁,豪吟意气凌苍空。
十载论交良燕喜,此日分襟隔湘水。
明岁仍期折一枝,寄与衡阳旧知己。
故人别我长洲去,离觞已尽仍延伫。
欲别不别难为情,歧路萧萧班马鸣。
矮屋长材君莫怨,锥处囊中末随见。
一官到处可哦松,何况长洲天下雄。
君是深翁门下士,经术自优文史事。
不见苏湖治事斋,兵农元与水利偕。
单锷奇谋知满腹,安得东坡无荐牍。
何时推毂早重来,与君还对燕山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