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篱花数本,岁岁复重阳。
灌溉慈亲力,清泠处士香。
摘来添菽水,餐去带冰霜。
一卷离骚在,清修不敢忘。
东篱花数本,岁岁复重阳。
灌溉慈亲力,清泠处士香。
摘来添菽水,餐去带冰霜。
一卷离骚在,清修不敢忘。
这首诗描绘了在重阳节时,诗人于东篱之下采摘菊花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田园诗意和人文关怀。首句“东篱花数本,岁岁复重阳”点明了地点与时节,菊花在东篱旁盛开,年复一年,重阳佳节再次到来,营造出一种自然与时间的和谐感。
接着,“灌溉慈亲力,清泠处士香”两句,将菊花与“慈亲力”和“处士香”联系起来,不仅赞美了菊花的香气,更赋予了它深厚的人文情感。这里的“慈亲力”可能是指照料菊花的辛勤劳动,而“处士香”则暗示了菊花高洁脱俗的品质,与隐士的风骨相呼应,体现了对自然与人性美好品质的追求。
“摘来添菽水,餐去带冰霜”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菊花的珍视与利用。通过采摘菊花来增添日常饮食,既体现了生活的朴素与节俭,也暗示了菊花的药用价值或象征意义。同时,“带冰霜”三字,不仅描绘了菊花在寒冷季节依然绽放的坚韧,也暗含了诗人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精神。
最后,“一卷离骚在,清修不敢忘”以屈原的《离骚》为引,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学经典的敬仰,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不忘修身养性的决心。这不仅是对个人品格的自我要求,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重阳节采菊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在平凡生活中追求高洁品质的精神追求,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济水出王屋,既伏仍流行。
大河不能限,东南溢为荥。
荥阳古虢邑,鼎峙京索城。
虎牢足形胜,河汴扬濯清。
晋楚既迭霸,刘项复兵争。
成皋口宜守,敖仓粟方盈。
创业虽足赖,匪德何由成。
东都绍炎祚,不席地势兴。
山川失险阻,天地载清宁。
昭代御宇内,兹土丽神京。
人民日巳众,击壤歌隆平。
焉知客游士,念此愧深情。
愿为东飞鹤,一举还蓬瀛。
重来丙舍岁三易,翠巘插空仍兀突。
乔林郁蓊歼斧斨,一二仅存于百亿。
参差历落更孤秀,不假依凭而挺立。
宛如九老瑞唐朝,又类耆英隆宋室。
合兹异代众君子,仙去一朝于此集。
千夫束手何敢向,万牛回首难容力。
已芟嘉植勿复论,寿此佺期不朽骨。
稚松匝地散新秧,头角森森纷羽翼。
他年雨露饱沾濡,满鼻珠玑香习习。
会须百尺长龙身,仍复层林森凤翼。
作诗聊记角弓章,子子孙孙永培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