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竹自成径,绕溪三里馀。
檀栾被层阜,萧瑟荫清渠。
日落见林静,风行知谷虚。
田家故人少,谁肯共焚鱼。
野竹自成径,绕溪三里馀。
檀栾被层阜,萧瑟荫清渠。
日落见林静,风行知谷虚。
田家故人少,谁肯共焚鱼。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怀念。首句“野竹自成径”生动地刻画出一幅野竹自然形成小路的情景,给人以自由自在之感。而接下来的“绕溪三里馀”,则是对这条小路蜿蜒曲折的具体描写,更增添了一份幽深和遥远之意。
第三句“檀栋被层阜”用来形容树木繁茂,层层叠叠地覆盖在山坡上,而“萧瑟荫清渊”则是对这片区域内溪流潺潺声响和水质清澈的生动描绘。这些景物的细致刻画,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观察和感受,也映射出其内心所寄托的情愫。
中间两句“日落见林静,风行知谷虚”则是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来强化这种宁静与空旷的氛围。黄昏时分,太阳西下,林间显得更加静谧;微风吹过山谷,清晰地传递出这片区域的寂寞和广阔。
末尾两句“田家故人少,谁肯共焚鱼”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中人情冷暖的感慨。这里的“故人”,可能指的是昔日在平泉居住、共同享受自然之美的人,而现在他们大多离散,剩下的只是孤独和寂寞。末句中的“焚鱼”则是一个古老的生活情景,即在野外用火烤食捕获的鱼类,这里也象征着诗人对简单、纯净生活方式的怀念。
这首诗通过对春日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流露出诗人对于宁静生活和人间真挚情感的深切向往。
欹帆侧柂岭边归,重过东坡叩竹扉。
床坐凝尘风自扫,江山无主燕空飞。
门前桃李添新径,井畔梧桐长旧围。
好在江南王钓叟,为君时复晒渔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