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共烟云远,山连薮泽长。
日从三伏烈,风借九秋凉。
休作桃花观,聊同柏子香。
相逢无一事,不必下禅床。
江共烟云远,山连薮泽长。
日从三伏烈,风借九秋凉。
休作桃花观,聊同柏子香。
相逢无一事,不必下禅床。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之道创作的,描绘了一幅田园牧歌般的生活图景。开篇“江共烟云远,山连薮泽长”两句,勾勒出一片开阔而又宁静的自然风光,其中“江共烟云远”可能暗示着诗人对远方或高远理想的向往,而“山连薮泽长”则表现了山水相连的壮丽景色。
接下来的“日从三伏烈,风借九秋凉”两句,则写出了季节变化和自然界的温度转换。其中,“日从三伏烈”形象地描绘出炎热夏季的阳光,而“风借九秋凉”则是对深秋凉爽气候的赞美,通过这两句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四季变化的细腻感受和审美态度。
中间的“休作桃花观,聊同柏子香”两句,则描写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所体验到的悠闲生活。其中“休作桃花观”可能是在提醒自己不要太过忙碌于世俗之事,而应当享受大自然赋予的美好;而“聊同柏子香”则是对那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最后,“相逢无一事,不必下禅床。”两句,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淡定心态。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便是偶尔的邂逅,也无需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只是在静谧之中,体会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一种宁静、超脱世俗纷扰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把握与平和态度。
君居建州溪,我住东浙尾。
邂逅入壶山,于今几寒暑。
平生谭理道,涉猎颇自喜。
考击到精玄,我肤君骨髓。
君学有根源,君文有规矩。
寸步履平实,不知虚浮语。
礼废彝伦斁,聋盲数百载。
紫阳当日心,谁复为鼓舞。
气运未回天,人力不能起。
终焉经久功,或慰奔驰苦。
读书要适用,行过言犹耻。
架空累万辞,先儒已坐此。
观君治教篇,农学相资倚。
以兹行吾志,万物当得所。
奈何人理缪,痛哉时不与。
君去将安之,波浪更风雨。
武夷高且深,棹歌声未已。
朝夕足夷犹,尚友朱夫子。
他年见鳌峰,势与此山拟。
了却未完书,相逢定何许。
《送熊退斋归武夷》【宋·蜀翁】君居建州溪,我住东浙尾。邂逅入壶山,于今几寒暑。平生谭理道,涉猎颇自喜。考击到精玄,我肤君骨髓。君学有根源,君文有规矩。寸步履平实,不知虚浮语。礼废彝伦斁,聋盲数百载。紫阳当日心,谁复为鼓舞。气运未回天,人力不能起。终焉经久功,或慰奔驰苦。读书要适用,行过言犹耻。架空累万辞,先儒已坐此。观君治教篇,农学相资倚。以兹行吾志,万物当得所。奈何人理缪,痛哉时不与。君去将安之,波浪更风雨。武夷高且深,棹歌声未已。朝夕足夷犹,尚友朱夫子。他年见鳌峰,势与此山拟。了却未完书,相逢定何许。
https://shici.929r.com/shici/BrWgRciuvI.html
高阁寒轻,映万朵芳梅,乱堆香雪。
未待江南,早冠百花,先占一阳佳节。
剪彩凝酥,无处学、天然奇绝。
便寿阳妆,工夫费尽,艳姿终别。
风里弄轻盈,掩珠英明莹,待腊飘烈。莫放芳菲歇。
剩永宵欢赏,酒酣吟折。
倒玉何妨,且听取、樽前新阕。
怕笛声长,行云散尽,谩悲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