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谁谢赋与刘铭,可读儒书可阅经。
如如大士钵中物,一室芙蓉浩劫青。
藉谁谢赋与刘铭,可读儒书可阅经。
如如大士钵中物,一室芙蓉浩劫青。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所作,名为《再题清可轩》。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哲理,展现了作者对学问、修行以及宇宙自然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首句“藉谁谢赋与刘铭”,以“藉”字引出对知识传授者的尊敬与感激之情,同时暗含着对知识传承的重视。这里的“谢赋”可以理解为感谢赋予知识与智慧之人,“刘铭”则可能象征着接受知识的学者或学子,整个句子表达了对知识传递过程的礼赞。
次句“可读儒书可阅经”,进一步强调了知识的多样性和广泛性。儒书指的是儒家经典,而“经”在这里泛指各种经典文献。这一句既是对传统学术的肯定,也体现了对多元知识体系的尊重与包容。
“如如大士钵中物,一室芙蓉浩劫青。”这两句则转向了对修行与精神世界的探讨。这里“如如大士”可能是指佛门高僧,他们的修行成果如同钵中的宝物,珍贵且深邃。“一室芙蓉”象征着内心的纯净与美好,“浩劫青”则描绘了一种历经沧桑而依然保持生机与活力的状态。整句话寓意着在修行过程中,内心世界能够保持清净、坚韧不拔,并在挑战与困难中绽放出生命的光彩。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还蕴含了对知识、修行以及生命意义的深刻洞察。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哲理性的表达,诗人传达了对知识的敬畏、对精神追求的执着以及对生命价值的珍视。
栽松待成阴,种漆拟作器。
人皆笑艰拙,往往后得利。
君看植凌霄,百尺蔓柔翠。
新花郁煌煌,照日吐妍媚。
风霜忽摇落,大木亦彫瘁。
视尔托根生,枯茎无残蒂。
先荣疾萧瑟,物理固艰恃。
凌霄亟芳华,衰歇亦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