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水龙吟·其二和韵》
《水龙吟·其二和韵》全文
宋 / 李曾伯   形式: 词  词牌: 水龙吟

荆州咫尺神州,几番得失孙刘手。

山河天险,东南牖户,钺何轻授。

泪落碑存,鹤归城是,不堪回首。

喜大堤草色,镇长春在,羊与陆、孰能否。

风景依然吾有。柳营深、铁衣闲昼。

摩云胜气,追戎马足,走蜚狐口。

往事纷纷,付之蛮触,相忘庄叟。

有人焉,中夜闻鸡,剑光正烛牛斗。

(0)
翻译
荆州近在眼前,孙权刘备多次争夺
江山险峻,东南门户,为何轻易交予他人
泪水洒落,碑文犹在,回忆之城令人难以承受
大堤青草依旧,长春常在,羊陆之争,谁是谁非
风景依旧,我心依旧,军营深处铁衣闲置
豪情壮志直冲云霄,追忆战马奔腾,途径飞狐口
过往之事纷繁复杂,如同蛮触之争,庄周般遗忘
深夜有人闻鸡而醒,剑光映照牛斗星
注释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神州:指中原地区。
孙刘:指孙权和刘备。
钺:古代兵器,象征权力。
碑存:留下的碑文。
鹤归:象征故地重游。
羊与陆:可能指代历史上的政治纷争。
柳营:借指军营。
摩云:形容气势高昂。
蛮触:古代神话中的两个小神,比喻纷争。
庄叟:指庄子,主张超脱物外。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李曾伯的《水龙吟·其二》和韵。从内容来看,诗中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英雄兴衰的感慨,以及个人功名与时光流转之间的关系。

"荆州咫尺神州"一句,以荆州(今湖北江陵)作为历史的象征,咫尺指极小之物,用以形容荆州在历史长河中的微小。神州则是对荆州的美称,表达了诗人对于这座城池的崇敬。

"几番得失孙刘手"提及三国时期的英雄孙权和刘备,这里“得失”指的是他们对荆州的争夺历史,暗示着历史的无常和英雄的兴衰。

"山河天险,东南牖户,钺何轻授"则描绘了地理上的险要以及军事上的重要性。诗人感叹自然险要之地,如何轻易交付给他人,这里体现出对领土安全的忧虑。

"泪落碑存,鹤归城是,不堪回首"表达了诗人面对历史遗迹时的悲伤和无奈。泪水落下,碑文尚在,但往昔繁华已成过眼云烟,让人不忍回望。

以下几句则写出了个人对于功名与时代流转的感慨,以及对于友情和亲情的珍惜。"喜大堤草色,镇长春在,羊与陆、孰能否。风景依然吾有。柳营深、铁衣闲昼。摩云胜气,追戎马足,走蜚狐口。往事纷纷,付之蛮触,相忘庄叟。有人焉,中夜闻鸡,剑光正烛牛斗。"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眸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历史意识。

作者介绍
李曾伯

李曾伯
朝代:宋   字:长孺   号:可斋   籍贯:要亦戛戛异   生辰:1198年-1268年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画堂春.和青若赠杨枝韵

金沟二月袅鸦黄,扬州人到长杨。

丝丝缕缕画柔肠。瘦得神伤。

春色隋堤一片,绣帘香粉千行。相逢飞絮已池塘。

误却风光。

(0)

蓦山溪.登吴山吊伍子胥用秋岳乌江渡韵

银戈白马,跌宕人豪意。

歌扇缕金裙,粉军容、江东绝技。

水犀甲士,不上采莲船,雄略烬,老臣殂,一剑西风泪。

吴箫楚墓,炼就冰霜器。

郢树矗青天,违君父、岂同儿戏。

倒行鸣怨,七尺等浮云,生有为,死何难,溅血非谗忌。

(0)

扫花游.元夕同秋岳作于无外邸中用周美成韵

绛霞万叠,照曲巷斜栏,黛峰横楚。远香几缕。

衬金虫紫凤,雅歌妙舞。一带银纱,若雾琼梅散雨。

踏花去。问取玉人,春色来处。人醉花不许。

又走马星桥,翠钿争路。画堂列俎。

趁芳宵好客,发抒情素。报道鸾箫,吹断天孙旧苦。

漫停伫。正高楼、数声谯鼓。

(0)

苏幕遮.其四用范希文韵

粉香城歌舞地。明月金宵,偏照双峰翠。

一夜碧蟾凉似水,为送春归,特到红窗外。

五更愁千叠思,对月端详,不许垂杨睡。

珠箔檀肩长共倚。断鼓零箫,迸入留春泪。

(0)

菩萨蛮.题画兰

春风婉转朱栏曲。吹花直上烟鬟绿。芳韵一枝斜。

镜中人是花。纤云摇更曳。衬出芙蓉雪。

生爱靠香肩。倒言花可怜。

(0)

鹊桥仙

红笺记注,香糜匀染,生受绿蛾初画。

挑琴擘阮太多能,自写影、养花风下。

月低金管,带飘珠席,两好心情难罢。

芳时不惯是乌啼,愿一世、小年为夜。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庞德公 刘崧 贾昌朝 黄福 陈文龙 王清惠 聂胜琼 木青 梅之焕 张昪 蔡薿 黎培敬 吴迈远 刘铉 毕士安 季芝昌 陈康伯 裴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