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霞万叠,照曲巷斜栏,黛峰横楚。远香几缕。
衬金虫紫凤,雅歌妙舞。一带银纱,若雾琼梅散雨。
踏花去。问取玉人,春色来处。人醉花不许。
又走马星桥,翠钿争路。画堂列俎。
趁芳宵好客,发抒情素。报道鸾箫,吹断天孙旧苦。
漫停伫。正高楼、数声谯鼓。
绛霞万叠,照曲巷斜栏,黛峰横楚。远香几缕。
衬金虫紫凤,雅歌妙舞。一带银纱,若雾琼梅散雨。
踏花去。问取玉人,春色来处。人醉花不许。
又走马星桥,翠钿争路。画堂列俎。
趁芳宵好客,发抒情素。报道鸾箫,吹断天孙旧苦。
漫停伫。正高楼、数声谯鼓。
这首《扫花游·元夕同秋岳作于无外邸中用周美成韵》是明代末期清初诗人龚鼎孳的作品,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繁华景象和欢乐氛围。诗人以瑰丽的色彩描绘了夜晚的景色,如“绛霞万叠”、“黛峰横楚”,展现出华美的夜空和山峦。"远香几缕"暗示着远处传来的香气,与"金虫紫凤"、"雅歌妙舞"相映成趣,描绘了热闹的歌舞场面。
"一带银纱,若雾琼梅散雨"运用比喻,将月光下的纱幕比作飘落的梅花雨,增添了诗意的朦胧美。接下来,诗人借"踏花去"表达对春色的追寻,而"问取玉人,春色来处"则流露出对佳人的向往和对春意的探询。
"人醉花不许"描绘了人们沉醉于美景之中,不愿离去的情景。"走马星桥,翠钿争路"则展现了元宵节上车水马龙、繁华热闹的市井生活。"画堂列俎"进一步渲染了宴席的奢华,"趁芳宵好客,发抒情素"表达了主人的热情好客和宾主之间的真情交流。
最后,"报道鸾箫,吹断天孙旧苦"以音乐为纽带,唤起人们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漫停伫"则表达了诗人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留恋。"正高楼、数声谯鼓"以谯楼的更鼓声收束全篇,既点出时间已晚,又增添了节日的节奏感。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元宵节的热闹、欢乐和诗意,体现了龚鼎孳独特的艺术风格。
鸭翎铺前遇秋雨,独与宋生栖逆旅。
坐门惝恍见老仙,剧谈气欲凌天宇。
袖中出剑秋水流,血点斑斑新报仇。
我醉高歌宋生舞,洗尽人间千古愁。
老仙约我游太华,是夕当醉莲峰下。
语终冉冉已云霄,万里秋风吹鹤驾。
我今伶俜践衰境,不如宋生弃家猛。
西望临邛一慨然,青松偃尽丹炉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