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癸亥岁二月八日看牲》
《癸亥岁二月八日看牲》全文
明 / 王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元戎小队夜分曹,漠漠轻寒上绣袍。

十里火城人散乱,一天风月鬓萧骚。

琳宫转觉行来熟,茧栗如从看后高。

中使留门更漏滴,我行虽数敢辞劳。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王鏊在癸亥年二月八日观看祭祀牲畜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元戎小队夜分曹”描绘了夜晚军队分组行动的情景,营造出一种肃穆庄严的氛围。接着,“漠漠轻寒上绣袍”一句通过轻寒的天气与绣袍的细腻质感形成对比,暗示了诗人对细节的敏锐观察力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十里火城人散乱,一天风月鬓萧骚”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以“十里火城”形容祭祀场面的宏大,而“人散乱”则表现出人群在仪式后的散去,留下一片寂静。同时,“一天风月”与“鬓萧骚”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是自然美景,后者则是诗人因长时间观看而略显疲惫的外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自我状态的反思。

“琳宫转觉行来熟,茧栗如从看后高”两句,诗人通过参观琳宫(华丽的宫殿或庙宇)的经历,表达了对熟悉环境的感慨,以及对事物深入理解后的提升感。这里的“茧栗”可能是指某种果实,也可能是一种比喻,暗示了诗人对事物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最后,“中使留门更漏滴,我行虽数敢辞劳”两句,点明了时间的流逝和诗人对行程的坚持。中使(朝廷派遣的使者)在门外等待,而时间的滴答声象征着时间的宝贵和不可逆转。尽管诗人经历了多次这样的行程,但他并不因此感到劳苦,表现出了对职责的忠诚和对使命的坚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独特感悟,同时也反映了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工作的执着精神。

作者介绍
王鏊

王鏊
朝代:明   字:济之   号:守溪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450—1524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猜你喜欢

碧蝉儿花

翠蛾遗种吐纤蕤,不逐西风曳别枝。

翅翅展青无体势,心心埋白有须眉。

偎篱冷吐根苗处,傍路凉资雨露时。

分外一般天水色,此方独许染家知。

(0)

散水花

的皪繁英贴翠鞭,流波拂影自牵连。

柔条袅画粘琼靥,小叶抽春垒玉钿。

冷艳远疑冰剪处,秾华低灿月明天。

莫欺露卉云丛乱,暗引迷香采蝶眠。

(0)

初欲登小孤惠济庙水盛风驶回首已远矣

芦荻萧萧掩败汀,抛南抛北惯曾经。

淮山有雪侵云白,江水无风接树青。

吟卷纪游挥小草,醉篷埋恨载浮萍。

庙门转眼随帆过,不得重登绝顶亭。

(0)

戚姑山

重上危楼意豁然,倚栏检点旧山川。

身离城郭尘嚣里,眼到云天杳霭边。

只恐老松添岁月,长教修竹障风烟。

回思灯火书窗下,偻指如今六十年。

(0)

水调歌头·其一送唯齐之官回舟松江赋

年来惯行役,楚尾又吴头。

餐霞吸露,何事佳处辄迟留。

云听渔舟夜唱,花落牧童横笛,占尽五湖秋。

胡床兴不浅,人在庾公楼。绣帘卷,曲阑暝,翠鬟愁。

森罗万象,与渠诗里一时收。

天设四桥风月,地会三州山水,邀我伴沙鸥。

明朝起归梦,一枕过蘋洲。

(0)

鹊桥仙.七夕

鹊桥仙偶,天津轻渡,却笑嫦娥孤皎。

平时五夜似经年,问何事、今宵便晓。

云车将驾,神夫留恋,更吐心期多少。

支机休浪与闲人,莫倚赖、芳心素巧。

(0)
诗词分类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诗人
孙思邈 王贞仪 马戴 洪皓 刘敏中 吴筠 范当世 陈继昌 赵文 马廷鸾 金涓 陆机 傅玄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