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地云山绕寺青,诸君还拟草玄亭。
论文海内皆兄弟,玩世尊前混醉醒。
一笑功名如梦鹿,百年踪迹本浮萍。
秋风已奏思归引,谁向罗浮问客星?
避地云山绕寺青,诸君还拟草玄亭。
论文海内皆兄弟,玩世尊前混醉醒。
一笑功名如梦鹿,百年踪迹本浮萍。
秋风已奏思归引,谁向罗浮问客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避居云山之中的生活状态与心境,以及与友人相聚的场景。首联“避地云山绕寺青,诸君还拟草玄亭”点明了地点与氛围,云山环绕,寺院青翠,预示着一个宁静脱俗的环境,而“草玄亭”则暗示了文人雅集的场所,营造出一种文人相会、探讨学问的意境。
颔联“论文海内皆兄弟,玩世尊前混醉醒”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强调了诗人与友人间的深厚情谊和共同的学术追求。在广阔的学海中,他们视彼此为兄弟,共同探讨学问,既能在尊前畅饮,也能在醉酒后保持清醒的头脑,体现了文人的洒脱与智慧。
颈联“一笑功名如梦鹿,百年踪迹本浮萍”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他认为功名如同梦境中的追逐,虚幻而不真实,而自己的一生如同浮萍般无根无定,流离不定,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人生哲学。
尾联“秋风已奏思归引,谁向罗浮问客星?”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随着秋风的吹拂,心中不禁涌起思乡之情,仿佛有一曲思归之歌在耳边响起。同时,也借用了“罗浮问客星”的典故,暗含了对自身命运的思考与追问,表达了对未知命运的探索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命体验与哲学思考,以及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充满了文人的风骨与智慧。
余观二人作诗论月石,月在天上,石在山下,安得石上有月迹。
至矣欧阳公,知不可诘不竟述,欲使来者默自释。
苏子苦豪迈,何用强引犀角蚌蛤巧擘析。
犀蛤动活有情想,石无情想已非的。
吾谓此石之迹虽似月,不能行天成纪历。
曾无纤毫光,不若灯照夕。
徒为顽璞一片圆,温润又不似圭璧。
乃有桂树独扶疏,常娥玉兔了莫觅。
无此等物岂可灵,秖以为屏安足惜。
吾嗟才薄不复咏,略评二诗庶有益。
浔阳几千里,无不见炉峰。
苍翠入众目,岩壑少行踪。
高僧忽独往,杳杳怀远公。
尝闻虎溪上,醉令或来同。
而今竞邀致,几里闻松风。
尘心古难洗,瀑布垂秋虹。
洛阳古道登北邙,河内碧山横太行。
朝骑快马暮可到,风物人心皆故乡。
竹林无踪怀阮籍,路傍有家嗟宣王。
别乘差同二千石,教民惟在亲耕桑。
王都寓居树阴少,惟有墙隅两株枣。
去年相见枣花开,今年相别枣实好。
枣实未剥风莫吹,我鬓愁多似蓬葆。
淮南到时何所逢,秋叶萧萧蟹应老。
忆昔共归江上初,对饮芦洲月如缟。
半夜鱼跳镜破光,万事?然何足道。
自此重经二十秋,不改青青岸旁草。